美好生活是什么?光鮮的建筑,抑或是華麗的園林?奢華的配置,抑或是稀缺的地段?
或許都是,又都不是全部。美好生活也許是為了方便行動不便的老人,在項目交付后不顧成本,額外增加的兩部電梯;也許是為深夜加班的業主在單元門口亮起的一盞燈;也許是鄰里之間互相守望時的一個微笑……
河南商報首席記者 高瞻展
“即便成本壓力再大,即便是縣城等售價不高的項目,在選擇電梯時都不能降低標準,這是對人、對生命基本的尊重。”在碧桂園河南區域的內部會議上,碧桂園集團副總裁、河南區域總裁楊海波多次重申過這個觀點。
楊海波始終認為,安全是房子最核心的要素。房子的其他配件比如電器壞了可以換,但電梯卻不一樣,后期一旦出現問題想更換幾乎沒有可能。所以在河南區域所有的項目中,選用的電梯都是一線品牌,安全標準達到了商務寫字樓、五星級酒店的標準。“好的電梯關鍵時刻能救命,在電梯上絕對不能降低標準,必須‘做加法’。”
對生命尊重,發自內心的對人好,秉承的是“希望社會因我們的存在而變得更加美好”的企業使命。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多次在集團管理會議上說:“對人好,對社會好,是所有碧桂園人的行動指南,大家想一想,我們為了這個社會做了哪些事,如果我們做不好,社會就會拋棄我們的。”
從2013年9月開發第一個項目開始,碧桂園河南區域就秉承著“對人好”的理念。如今,走進碧桂園在河南的任何一個已交付小區,都可以見到人性化的“對人好”的細節。
在鄭州碧桂園的廚房里,是清一色的進口品牌抽油煙機,這些品牌成本高,但口碑好,質量穩定。
在碧桂園鳳翡翠灣小區里,花草樹木錯落有致,雖然沒有稀有名貴的木種,但每一株樹木都是精心選出。不僅是為了好看,更是為了回歸真實的自然環境,能讓孩子在家門看到一年四季的變化,感受生活中的美好,對自然規律有更深的理解。
(碧桂園翡翠灣?景實拍,苗木并不名貴,但是每一株選擇都很用心,在園區里體驗到四季的變化)
在碧桂園鳳凰灣一期,從架空車庫到小區地面,有兩部室外電梯。這兩部電梯是小區交付給業主后項目部為了行動不便的老人能從車庫直接到小區院子,主動額外增加的。“交房不是服務的終點,而是服務的起點。”鳳凰灣一期的項目負責人說。
比起華而不實的造型,這些樸實的布局和做法,滿足的都是業主實實在在的需求。第一眼或許并不驚艷,但居住的時間越久越能體會到,碧桂園房子的安全、美觀、經濟、適用和耐久。
“房子是用來住的,建設每一個項目,都要想著這是你的家,將來你的父母會住在這里。”楊海波在每年的新入職人員培訓課上也都如此強調。
美好,是深夜歸來時門口亮著的一盞燈
房子是用來住的,是美好生活的載體。
但隨著社會發展,人們對房子的要求不再局限于房子本身。楊海波常跟員工說:“做企業跟做人一樣,只有對住在房子里的人發自內心地關注和尊重,我們的存在才會更有意義。”
從2018年12月開始,碧桂園劍橋郡項目部及物業服務中心,就開始在自己的微信公眾號上征集圖書和兒童玩具。彼時,項目部負責人張寶謀劃很久的“孤獨書屋”和“兒童娛樂室”正式上線。
“孤獨書屋”和“兒童娛樂室”只是小區里單元門口兩間閑置的小屋子。張寶請人做了裝修,在“孤獨書屋”里擺滿各種類型的圖書;將“兒童娛樂室”里裝扮成兒童房的模樣。
“孤獨書屋”“兒童娛樂室”還沒正式上線時,就已在小區業主中引發了諸多討論。
(碧桂園鳳凰灣項目三期,單元門口的孤獨書屋,成為排泄負面情緒同時也是鄰里之間交流的場所)
一位業主說,現代社會中的每個成年人為了工作都活得很累,內心很孤獨,小區里一間這樣的小屋子,確實是一個排解壓力和郁悶情緒的好去處。
目前“孤獨書屋”已投入使用。每天深夜,孤獨書屋就會亮著燈,像一個愿意等待傾聽的老朋友,等待著晚歸的業主隨時光臨。
什么是美好生活?不是轟轟烈烈的改變,而是生活中隨處可見令人感到溫暖的點點滴滴。
碧桂園鞏義中州府項目負責人王剛,發現很多騎電電動車和摩托車回家的業主,走到入口時需要先停車、拔掉鑰匙、拿出門禁卡、再刷卡進門。就此王剛特意交代物業人員,尤其是在這寒冷的天氣里,門衛必須主動為業主刷卡開門,減少業主停車、熄火、取卡的動作。
“不秀高大上,更重小而美,精心雕琢每一處服務細節,滿足業主碎片化的需求,讓優質服務錦上添花。”王剛在做經驗交流時說。
美好,是鄰里互助,讓社區有愛
(碧桂園河南區域的小區里,經常提供修自行車、修建衣物等免費活動。事情很小,解決的都是業主實實在在的需求)
朱金鵬是鄭州市碧桂園龍城項目的管家,年初疫情期間,他沒有回家過年,卻每天給小區里的一位獨居老人送去熱乎乎的三餐。
誰不能下樓買菜、哪一家業主在前線抗疫,需要額外關懷等事項。碧桂園河南區域集區域力量發起的“您在前線守護大家,我們在后方照顧您的小家”主題的業主關懷活動,也正是由此而來。
與這種突發類的大型事件相比,與每一位業主更息息相關的是不起眼的小事。一件件小事匯聚到一起,正在發生奇妙的化學反應。
在碧桂園小區采訪時,業主王女士講述一件小事:一次她老家突發急事,從辦公室急匆匆踏上了回家的高鐵。走到半路才想起,家里的狗沒人喂、沒人遛。“我就給我們樓的鳳凰管家打了電話,請她幫忙,她毫不猶豫就答應了,給我遛了一周狗狗。”
事情不大,但是挺讓她感動。后來王女士跟朋友講這件事時都會加一句感嘆:誰能經常遇到大事呢?生活本就是由各種各樣的瑣事構成,能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是一種偉大。
不過碧桂園想做的,還不只是這些。從進入河南的第一天起,就希望身邊有愛、社區有愛,想通過各種努力,構建新型的社區關系,改變現在社會文化環境中存在的冷漠、自私狹隘的現象,改變“住在同一個小區、同一個單元甚至對門鄰居,都不認識不往來”的現象。
通過這幾年的努力,睦鄰友愛的新型社區已雛形初現。
曾經感動中國的鄰里社區模范樣本——鄭州隴海大院的居民們與碧桂園河南區域的業主,共同發起了構建“和諧友愛”家園的號召,還結成了友愛共建社區。
為了共創友愛社區,河南區域除了每個月組織不同的社區活動之外,還聯動業主打造了一系列公益活動,如今這些活動已頗具影響。“辦活動不是目的,而是搭建讓業主互相交流的平臺。”碧桂園河南區域客戶關系管理部相關負責人說。
鄰里之間有了互動交流,小區才更像一個大家庭。
擁有一套好房子,住在一個好社區,讓家人享受更好的生活,與同樣追求美好生活的人住在一起,在這里,家人團圓、鄰里和睦。這是很多中原人民的居住夢想,也是碧桂園河南區域一直努力的方向。
編輯:高瞻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