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十個發展專班,每個專班均由一名縣處級領導牽頭,商城如此下“大本”,是在弄啥呢?
12月15日,信陽市“決戰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之商城發布會上,商城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王本樂揭開謎底:發展特色產業!
2016年以來,商城縣政府先后投入產業扶貧資金6.83億元,創新培育了“產業樹”扶貧模式,即以龍頭企業為“樹干”,合作社為“樹枝”,貧困戶為“樹葉”,初步形成優勢產業鏈、結成利益共同體,實現“干壯枝繁葉茂”的多贏局面。
目前,全縣已形成優質稻米、茶葉、油茶等十余個特色“產業樹”模式,帶動農戶9萬余戶,占全縣農戶總數的50%以上,共建成“多彩田園”產業扶貧示范工程329個,帶動貧困戶2.1萬戶6.23萬人,戶均年增收2000至3000元不等。
“為確保扶貧產業樹茁壯成長,商城縣著力在建立健全保障機制上出實招。”王本樂說,一是十個特色產業均成立發展專班,每個專班均由一名縣處級領導牽頭,有專門人員負責抓好落實;二是縣財政建立了特色產業發展專項基金,用于特色產業發展的獎補激勵;三是先后出臺了一系列激勵特色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文件,設立了特色產業發展保險基金,創新“政銀保”、“政銀保擔”聯動機制,積極營造產業發展的良好環境,實現了貧困群眾發展產業的“零風險”。
如今,商城縣已擁有有機農產品生產基地7個,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28個,共創建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品牌32個。2019年,商城縣還成功創建了省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縣,“商城高山茶”等十大類農產品,被認定為“國家生態原產地保護產品”;“商城黑豬”“商城筒鮮魚”成功注冊為“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河南大別山詹氏蜜蜂園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通過“國際質量管理體系認證”,通過打造特色品牌,大力提升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能力和續航發展動力,為接續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夯實了產業發展支撐。(首席編輯 華麗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