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上午,伴隨著響亮的汽笛聲,首班商丘至塔什干中歐班列國際班列共搭載35組集裝箱駛出商丘站,到達鄭州編組成50組集裝箱后一路向西,踏上中歐班列的漫漫征程。
此次發車的中歐班列(商丘)貨物種類主要包括電子產品、服裝原材料、日用品、機電設備元器件、建筑材料等,以商丘及周邊地區為貨源地,覆蓋河南,山東,江蘇和安徽四省貨物,班列駛出商丘市開往鄭州方向,在鄭州匯入鄭歐班列“大部隊”后,將從霍爾果斯出境,途徑哈薩克斯坦最終到達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首次打通“商鄭歐”國際物流大通道。
今年開行1014班,中歐班列(鄭州)位居全國“第一方陣”
作為河南“陸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承載,2020年前11個月,中歐班列(鄭州)已累計開行1014班,同比2019年增長12%;累計貨值38.78億美元,同比增長26%;累計貨重66.15萬噸,同比增長37%。
2020年,中歐班列(鄭州)在開行頻次、滿載率、單班貨值貨重明顯提升,開行質量達到歷史最好水平。
2013年7月18日首班開行以來,中歐班列(鄭州)總累計開行3774班,總累計貨值156.68億美元,總累計貨重204.94萬噸。自2016年以來,班列開行由251班到2020年計劃完成的1100班,五年間增長4.4倍,已經形成遍布歐盟和俄羅斯及中亞地區30多個國家130多個城市的網絡,境內外合作伙伴6000多家,構筑了“八站點、六口岸”國際多式聯運物流網絡樞紐。
在全國63家中歐班列開行城市中,中歐班列(鄭州)市場化程度、可持續發展能力保持領先,綜合運營能力處于全國“第一方陣”。
依托國際通道,中歐班列(鄭州)進口商品營銷網點覆蓋省內18個省轄市,線下實體平臺覆蓋了除港澳臺之外全國省區市;貿易貨源地來自歐洲、中亞、東盟及亞太等地區國家,中歐班列(鄭州)“運貿一體化”發展模式被國家發改委列入中歐班列標志性成果,在全國開行中歐班列城市中示范推廣,在疫情之中為推進國際經貿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
中歐班列(商丘)開行,首開鄭歐班列和地市合作先河
商丘鐵路樞紐是繼鄭州之后、河南省的第二大鐵路樞紐,,是國家“一帶一路”、“八縱八橫”高鐵網絡和區域流通節點城市,2019年入選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商丘市依托周邊龐大內需市場,具備構建面向豫魯蘇皖近億人口、輻射全國的現代商貿物流體系的綜合優勢。
中歐班列(商丘)國際班列開行,首開鄭歐班列和地市合作先河,是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建設的重要內容,將進一步加快中歐班列鄭州集結中心建設由“點到點”提升到“樞紐對樞紐”,推進“干支結合、樞紐集散”的高效集疏運體系加快成形,早見成效。
中歐班列(商丘)班列開行,是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的絲路精神的具體落實。
通過推進新開行城市與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城市的合作共建,將有效避免各城市間的無序化競爭,同時以商丘作為跳板,進一步加強了鄭州與東部沿海城市的通道建設,推動“陸上絲綢之路”和“陸上絲綢之路”有效對接,促進“四路協同”發展,促進中歐班列整體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對商丘市拓展區域產業優勢,使更多當地企業和優質農產品乘上中歐班列快車走出去,在物流、經貿、人文等深度融入共建“一帶一路”大格局,實現快速、高質量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同時對省會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一帶一路”重要樞紐節點城市都是濃墨重彩的一筆。
初步預計,2021年,中歐班列(商丘)將開行50班以上。(編輯 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