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宋紅勝 文/圖
2月26日下午,新鄉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長垣市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的沖擊和嚴峻復雜的經濟環境,長垣市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社會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多項指標位居全省直管縣第一——
該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90.17億元,同比增長4.9%,增速居直管縣第1位;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76.51億元,增長3.5%,增速居直管縣第1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增速居直管縣第1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80.85億元,同比增長0.1%,增速居全省縣(市)第1位;貨物貿易進出口完成24.02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60%,同比增長683%,增速居直管縣第1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466.8元,比2019年名義增長5.3%,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增速居直管縣第1位。
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展環境更加穩定——從1月29日發現第一例到2月28日治愈最后一例,僅用31天實現病例清零,并且從2月17日起全市無新增病例。醫用口罩、防護服日產量分別從32萬只、1980套增長到5100萬只、10萬套,累計調撥、支援醫用防護服109.05萬套、醫用口罩2.18億只,受到尹弘省長等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國務院物資保障組為長垣多家企業發來感謝信,駝人集團王國勝、亞都實業公司受到黨中央、國務院表彰。圍繞壯大龍頭企業,穩定規上企業,放活小微企業,累計減免稅費6.3億元,新增市場主體10359家,累計達到63708家。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活力更加充沛——“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政務服務事項平均承諾時限壓縮85%,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2個工作日;農村綜合改革深入推進,被評為全省農村宅基地和農民自建房規范管理綜合改革試點;引進500強企業及行業龍頭企業3家,達成校企合作項目86項;全年簽約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30個,總投資475.7億元;實施億元以上重大項目255個,完成投資412.6億元。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質態不斷優化——建立了起重、醫療器械、建筑防腐、烹飪、汽車零部件、軍民融合、職業裝、鋁金屬深加工等八大產業“鏈長制”,實施“三大改造”項目105個,完成投資63.8億元;職業裝小鎮、綠色熱工業產業園等強基補鏈重大專項開工建設;新增省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8家、智能化制造示范企業15家;駝人集團榮獲省長質量獎,衛華集團、河南礦山被評為“中國重型機械行業卓越企業”;成功舉辦第六屆長垣國際起重裝備博覽交易會、中國職業裝產業大會。
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能級蓄勢躍升——按照“花園城市”理念,謀劃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項目298個,完成投資246.5億元。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7.2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31平方米;大力實施“11115”示范創建工程和“369”財政激勵計劃,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村達446個,集體組織收入10萬元以上村324個,占全市村莊的54.5%;王家潭濕地公園、三善忠信園與明察園、九龍濕地公園、人才公園等順利開園;推進路網、水網、林網“三網融合”,全市林木覆蓋率達34.97%;全面對接新鄉沿黃生態經濟帶,謀劃實施5大類86個項目,計劃總投資2372.84億元;已開工建設項目34個,完成投資460億元。
聚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發展基礎更加穩固——投入扶貧資金8111萬元,32個產業項目竣工投產?,F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2046戶3436人全部脫貧;灘區遷建工程進入收尾階段,實現苗寨鎮、武丘鄉5個行政村1324戶6867名群眾搬遷入城;PM10、PM2.5、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優良天數等主要指標實現“七降一升”;問題樓盤、企業債務等領域風險有序化解,妥善化解群眾矛盾糾紛,依法解決各類信訪問題,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發展成果普惠共享——全年各項民生支出51.2億元,同比增長10.7%,占一般公共預算的72.4%。省、市民生實事基本完成;新建公辦幼兒園5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1所,婦幼保健院和中西醫結合醫院成功晉升二級,宏力醫療成功在香港上市;建成投用村級養老中心55所,入選2020年河南省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試點。
長垣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文君表示,2021年該市將著力固本強基,厚植產業發展新優勢;強化項目帶動,增強跨越發展新動能;突出創新驅動,凝聚高質量發展新勢能;聚力鄉村振興,塑造美麗鄉村新風貌;著力城鄉一體化,實現發展能級新提升;緊抓黃河戰略,構建生態建設新格局;聚焦共建共享,實現民生福祉新提升,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編輯 施尚景)
2月26日下午,新鄉市政府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了長垣市2020年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2020年,面對新冠疫情的沖擊和嚴峻復雜的經濟環境,長垣市統籌推進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經濟社會發展態勢持續向好,多項指標位居全省直管縣第一——
該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90.17億元,同比增長4.9%,增速居直管縣第1位;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176.51億元,增長3.5%,增速居直管縣第1位;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3%,增速居直管縣第1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完成180.85億元,同比增長0.1%,增速居全省縣(市)第1位;貨物貿易進出口完成24.02億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760%,同比增長683%,增速居直管縣第1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6466.8元,比2019年名義增長5.3%,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增速居直管縣第1位。
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發展環境更加穩定——從1月29日發現第一例到2月28日治愈最后一例,僅用31天實現病例清零,并且從2月17日起全市無新增病例。醫用口罩、防護服日產量分別從32萬只、1980套增長到5100萬只、10萬套,累計調撥、支援醫用防護服109.05萬套、醫用口罩2.18億只,受到尹弘省長等省政府領導的充分肯定,國務院物資保障組為長垣多家企業發來感謝信,駝人集團王國勝、亞都實業公司受到黨中央、國務院表彰。圍繞壯大龍頭企業,穩定規上企業,放活小微企業,累計減免稅費6.3億元,新增市場主體10359家,累計達到63708家。
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發展活力更加充沛——“放管服”改革持續深化,政務服務事項平均承諾時限壓縮85%,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2個工作日;農村綜合改革深入推進,被評為全省農村宅基地和農民自建房規范管理綜合改革試點;引進500強企業及行業龍頭企業3家,達成校企合作項目86項;全年簽約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30個,總投資475.7億元;實施億元以上重大項目255個,完成投資412.6億元。
加快產業轉型升級,發展質態不斷優化——建立了起重、醫療器械、建筑防腐、烹飪、汽車零部件、軍民融合、職業裝、鋁金屬深加工等八大產業“鏈長制”,實施“三大改造”項目105個,完成投資63.8億元;職業裝小鎮、綠色熱工業產業園等強基補鏈重大專項開工建設;新增省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8家、智能化制造示范企業15家;駝人集團榮獲省長質量獎,衛華集團、河南礦山被評為“中國重型機械行業卓越企業”;成功舉辦第六屆長垣國際起重裝備博覽交易會、中國職業裝產業大會。
著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能級蓄勢躍升——按照“花園城市”理念,謀劃實施百城建設提質工程項目298個,完成投資246.5億元。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7.2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31平方米;大力實施“11115”示范創建工程和“369”財政激勵計劃,鄉村振興示范創建村達446個,集體組織收入10萬元以上村324個,占全市村莊的54.5%;王家潭濕地公園、三善忠信園與明察園、九龍濕地公園、人才公園等順利開園;推進路網、水網、林網“三網融合”,全市林木覆蓋率達34.97%;全面對接新鄉沿黃生態經濟帶,謀劃實施5大類86個項目,計劃總投資2372.84億元;已開工建設項目34個,完成投資460億元。
聚力打好三大攻堅戰,發展基礎更加穩固——投入扶貧資金8111萬元,32個產業項目竣工投產?,F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2046戶3436人全部脫貧;灘區遷建工程進入收尾階段,實現苗寨鎮、武丘鄉5個行政村1324戶6867名群眾搬遷入城;PM10、PM2.5、空氣質量綜合指數、優良天數等主要指標實現“七降一升”;問題樓盤、企業債務等領域風險有序化解,妥善化解群眾矛盾糾紛,依法解決各類信訪問題,社會大局和諧穩定。
傾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發展成果普惠共享——全年各項民生支出51.2億元,同比增長10.7%,占一般公共預算的72.4%。省、市民生實事基本完成;新建公辦幼兒園5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21所,婦幼保健院和中西醫結合醫院成功晉升二級,宏力醫療成功在香港上市;建成投用村級養老中心55所,入選2020年河南省智慧養老服務平臺建設試點。
長垣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劉文君表示,2021年該市將著力固本強基,厚植產業發展新優勢;強化項目帶動,增強跨越發展新動能;突出創新驅動,凝聚高質量發展新勢能;聚力鄉村振興,塑造美麗鄉村新風貌;著力城鄉一體化,實現發展能級新提升;緊抓黃河戰略,構建生態建設新格局;聚焦共建共享,實現民生福祉新提升,奮力開創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