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李偉濤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人類面臨的治理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與信任赤字四大挑戰愈發凸顯。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這是自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危機,加劇了百年大變局的進程。世人面臨著一個迫切的“時代之問”: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
不同國家給出不同的回應,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采取逆全球化的單邊主義,而中國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共同構成的時代場域作為回應“時代之問”的邏輯起點,提出構建一個跨越民族和超越國家與意識形態的、凝聚著中國智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則是秉持問題意識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內涵的進一步深化,是回應“時代之問”時由抽象思維轉化為具體思維,進而構建新型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的主旨所在。
當前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看似是醫學范疇的事情,其癥結核心卻在治理赤字,即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失靈導致的治理效能低下。這直接或間接引發全球經濟發展停滯或倒退;經濟停滯或倒退導致社會不穩定性增大又引發發展赤字;在應對集體行動時國家之間因缺乏信任導致關系的不確定性增大而引發和平赤字。可見,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提升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效能,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著破解其他三大赤字挑戰的成效。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2020年3月21日我國領導人在致電法國總統馬克龍時首次提出,并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中正式提出的站在人類休戚相關高度、反映時代特征的重大倡議。以前,關于衛生健康及其治理僅限于民族國家疆域之內。隨著全球化深入發展引發的經濟、科技、人員等綜合要素的全球頻繁交往,各種病毒在全球范圍的擴散風險也日益增大,已然把非傳統安全全球化,由此導致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應需而生。二戰結束后形成的以世界衛生組織(WHO)為核心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在應對埃博拉病毒、黃熱病、寨卡病毒、SARS等重大公共衛生危機方面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但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速度之快、覆蓋范圍之廣、影響之大、死亡人數之多實屬罕見,一些國家把疫情污名化、政治化而采取的應對措施的成效性之低也出乎意料。當今國際社會相互依存度的提升,增強了各國采取逆全球化和單邊主義以應對疫情大流行的脆弱性,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成為提升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效能的迫切要求。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相互依存的整體意識、交流互鑒的包容意識、守望相助的合作意識和崇尚自然的生態意識,以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制機制進而提升治理效能、實現各國人民平等的生命健康權等基本人權進而促進人民健康福祉,彰顯出明顯的中國智慧。中國傳統文化中崇尚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內涵凸顯了這種價值觀。2020年5月至11月,世界衛生大會第73屆會議、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先后以視頻形式舉行。我國在上述重大外交活動中先后90多次提及“抗疫”“疫苗”等關鍵詞,回應“時代之問”,展現出我國堅持人類生命至上的國際倫理精神與人類命運與共的國際擔當。2021年1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顯示,中國已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援助和支持,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5000萬美元現匯援助,向聯合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義應對計劃提供5000萬美元支持等。截至2020年12月中旬,中國為有需要的34個國家派出36支醫療專家組,向各國提供了2000多億只口罩、20億件防護服、8億份檢測試劑盒。中國開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范圍最廣的一次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最有效的措施和最大的希望是新冠疫苗。中國對疫苗的研發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并始終對疫苗國際合作持開放態度。隨著中國疫苗上市,在保證國內需求的同時,截至2021年2月7日,已向53個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援助,正向22個國家出口疫苗,中國疫苗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肯定,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倡議也獲得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構成的時代場域促使國際格局和國際秩序深刻調整,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面臨嚴峻考驗,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巨大威脅,這就是當今世界的現實。知道了“世界怎么了”,關鍵還在于“我們怎么辦”,而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明了“我們將到哪里去”。亨利·基辛格(HenryKissinger)曾提到,評判每一代人時要看他們是否正視了人類社會最宏大和最重要的問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直面“我們將到哪里去”而發出的重大倡議,而與時俱進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提升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效能,則是具體回應“我們怎么辦”的實踐進路。大道至簡,無遠弗屆,“后疫情時代的世界,必將如鳳凰涅?,煥發新生”。
(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一般項目: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實踐路徑與國際影響研究,019-ZZJH-085)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人類面臨的治理赤字、和平赤字、發展赤字與信任赤字四大挑戰愈發凸顯。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這是自二戰結束以來最嚴重的重大突發公共衛生危機,加劇了百年大變局的進程。世人面臨著一個迫切的“時代之問”:世界怎么了,我們怎么辦?
不同國家給出不同的回應,以美國為首的一些西方國家采取逆全球化的單邊主義,而中國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共同構成的時代場域作為回應“時代之問”的邏輯起點,提出構建一個跨越民族和超越國家與意識形態的、凝聚著中國智慧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則是秉持問題意識而對人類命運共同體內涵的進一步深化,是回應“時代之問”時由抽象思維轉化為具體思維,進而構建新型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的主旨所在。
當前全球大流行的新冠肺炎疫情看似是醫學范疇的事情,其癥結核心卻在治理赤字,即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失靈導致的治理效能低下。這直接或間接引發全球經濟發展停滯或倒退;經濟停滯或倒退導致社會不穩定性增大又引發發展赤字;在應對集體行動時國家之間因缺乏信任導致關系的不確定性增大而引發和平赤字。可見,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提升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效能,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牽一發而動全身,影響著破解其他三大赤字挑戰的成效。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2020年3月21日我國領導人在致電法國總統馬克龍時首次提出,并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中正式提出的站在人類休戚相關高度、反映時代特征的重大倡議。以前,關于衛生健康及其治理僅限于民族國家疆域之內。隨著全球化深入發展引發的經濟、科技、人員等綜合要素的全球頻繁交往,各種病毒在全球范圍的擴散風險也日益增大,已然把非傳統安全全球化,由此導致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應需而生。二戰結束后形成的以世界衛生組織(WHO)為核心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在應對埃博拉病毒、黃熱病、寨卡病毒、SARS等重大公共衛生危機方面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但這次新冠肺炎疫情傳播速度之快、覆蓋范圍之廣、影響之大、死亡人數之多實屬罕見,一些國家把疫情污名化、政治化而采取的應對措施的成效性之低也出乎意料。當今國際社會相互依存度的提升,增強了各國采取逆全球化和單邊主義以應對疫情大流行的脆弱性,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成為提升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效能的迫切要求。
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堅持相互依存的整體意識、交流互鑒的包容意識、守望相助的合作意識和崇尚自然的生態意識,以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制機制進而提升治理效能、實現各國人民平等的生命健康權等基本人權進而促進人民健康福祉,彰顯出明顯的中國智慧。中國傳統文化中崇尚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內涵凸顯了這種價值觀。2020年5月至11月,世界衛生大會第73屆會議、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十二次會晤、亞太經合組織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十五次峰會先后以視頻形式舉行。我國在上述重大外交活動中先后90多次提及“抗疫”“疫苗”等關鍵詞,回應“時代之問”,展現出我國堅持人類生命至上的國際倫理精神與人類命運與共的國際擔當。2021年1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新時代的中國國際發展合作》顯示,中國已向15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提供援助和支持,向世界衛生組織提供5000萬美元現匯援助,向聯合國新冠肺炎疫情全球人道主義應對計劃提供5000萬美元支持等。截至2020年12月中旬,中國為有需要的34個國家派出36支醫療專家組,向各國提供了2000多億只口罩、20億件防護服、8億份檢測試劑盒。中國開展了新中國成立以來援助時間最集中、涉及范圍最廣的一次緊急人道主義行動。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最有效的措施和最大的希望是新冠疫苗。中國對疫苗的研發處于世界領先水平,并始終對疫苗國際合作持開放態度。隨著中國疫苗上市,在保證國內需求的同時,截至2021年2月7日,已向53個發展中國家提供疫苗援助,正向22個國家出口疫苗,中國疫苗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肯定,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倡議也獲得越來越多國家的認同。
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與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構成的時代場域促使國際格局和國際秩序深刻調整,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面臨嚴峻考驗,世界各國人民的生命和健康受到巨大威脅,這就是當今世界的現實。知道了“世界怎么了”,關鍵還在于“我們怎么辦”,而要回答這個問題,需要明了“我們將到哪里去”。亨利·基辛格(HenryKissinger)曾提到,評判每一代人時要看他們是否正視了人類社會最宏大和最重要的問題。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是直面“我們將到哪里去”而發出的重大倡議,而與時俱進完善全球公共衛生治理體系、提升全球公共衛生治理效能,則是具體回應“我們怎么辦”的實踐進路。大道至簡,無遠弗屆,“后疫情時代的世界,必將如鳳凰涅?,煥發新生”。
(河南省教育廳人文社科一般項目: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的生成邏輯、實踐路徑與國際影響研究,019-ZZJH-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