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受倒春寒等極端天氣影響,今年春茶質量會好于預期,春茶產量和價格較去年都會有明顯增長。
3月22日,信陽市政府舉行信陽毛尖春茶開采新聞發布會,當天,信陽毛尖茶采摘指數達到少量可采摘標準。
信陽去年茶產業總產值130億元
信陽市地處南北氣候過渡帶,這里是“北緯32度黃金產茶帶”。特殊的地理位置、優越的生態條件,孕育出了茶中珍品——信陽毛尖。
信陽茶始于周、名于唐、興于宋、盛于清、揚于今,在大別長淮的歷史光影中浸潤了2300多年。
“茶產業是信陽市的特色產業、生態產業、富民產業,帶動了全市10萬貧困人口擺脫貧困。”信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胡亞才說,截至2020年底,全市茶園面積達到215.3萬畝,茶葉總產量7.5萬噸,總產值130億元,信陽毛尖品牌價值達到68.86億元,連續11年位居全國前三位。
連續8年預報“采摘指數”
與國內其他名茶產區一樣,隨著信陽毛尖品牌知名度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市場上、網絡上出現了假冒偽劣、以次充好以及未經授權擅自使用信陽毛尖證明商標等侵害生產者和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信陽毛尖品牌形象。
胡亞才說,為進一步加強信陽毛尖公用品牌保護和管理,信陽市已連續8年開展了“信陽毛尖茶采摘指數預報發布”,連續3年開展了“春茶市場整治百日行動”,同時還委托北京正尚律和知識產權反侵權聯盟開展網上和外地信陽毛尖侵權案件打擊工作。
這些措施旨在引導信陽毛尖茶市場消費,凈化信陽毛尖春茶市場,加強“信陽毛尖”公用品牌管理和保護,維護廣大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利益,取得了顯著成效。
信陽綠茶走向“一帶一路”
在做好信陽毛尖春茶的同時,信陽市還積極適應市場多元化需求,充分利用夏秋季鮮葉資源,開發生產信陽綠茶、紅茶、黑茶、青茶、白茶、花茶等多品類茶葉產品,持續優化全市茶葉產品結構,逐步形成了“名優茶創品牌樹形象,夏秋茶拓市場增效益”的良好發展態勢。
2020年,全年全市夏秋茶產量達3.9萬噸,產值約34.5億元,產量產值均比上年有較大幅度增長。
就在半個月前的3月8日,滿載著1600噸的信陽綠茶專列從信陽火車站出發,駛向烏茲別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這是繼今年1月18日首班中歐班列(鄭州)信陽綠茶專列開啟之后,信陽綠茶專列再次沿著“一帶一路”走向國際市場。下個月,第三列信陽綠茶專列將繼續發往烏茲別克斯坦,預計今年信陽綠茶出口量將達到20000噸以上。
春茶產量和價格會高于去年
去冬今春,信陽市天氣狀況總體良好,適宜茶樹生長。
通過綜合分析研判全市茶園長勢、茶樹品種及近期氣象條件,根據“信陽毛尖茶采摘指數”預報,3月22日,信陽毛尖茶采摘指數達到少量可采摘標準,2021年信陽毛尖春茶開采已經開始。
“如果不受來自倒春寒等極端天氣影響,春茶質量會好于預期,春茶產量和春茶價格較去年都會有明顯增長。”信陽市林業和茶產業局副局長宋世奇說,預計全市春茶產量將達到4萬噸,產值超過100億元。
另據了解,3月26日,信陽還將舉行“信陽毛尖春茶開采儀式”,開展相關宣傳推介活動,正式拉開第29屆信陽茶文化節序幕。(編輯: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