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縣蛻變為祥符區,許昌縣撤縣改為建安區,洛陽偃師撤縣改區,周口淮陽縣撤縣設區,城區人口密度超遠北上廣的鄭州,距離撤縣設區還有多遠?
新經濟發展格局下,享受產業和人口紅利的南龍湖會怎樣發展?位于一主一城連接地帶的南龍湖還有多少潛力?鄭州下一波發展紅利會否一路向南?
4月2日,“城啟鄭南、榮耀中原”鄭州華南城城市發展對話暨高峰論壇在鄭州華南城舉辦。來自政府領導、專家學者、行業協會、媒體的大佬齊聚一堂,共話“新經濟形勢下城市發展格局”。
【中原地區規模最大、業態最全、標準最高的現代化商貿物流基地】
鄭州華南城城市發展對話暨高峰論壇于4月2日下午開場,重點研討南龍湖之于鄭州的價值以及新發展格局下的未來走向。
新鄭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左建新致辭提到,新鄭市堅持把鄭州華南城作為一號產業發展工程,全力以赴支持企業做大做強,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時代背景下,新鄭市也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奮力構筑城市副中心,深度融入全球發展體系。
轉瞬九年,自落地新鄭以來,鄭州華南城將一片原野打造成欣欣向榮的繁榮之城,也帶動了南龍湖的蓬勃發展。
鄭州華南城商管公司副總經理馬福山在致辭時提到,鄭州華南城是河南省重點建設項目和鄭州商貿物流業一號工程,歷經九年蝶變,目前建成面積已超400萬平方米,入駐商家3.2萬余家,進駐商協會100多家,一期市場已有小商品、建材、五金、汽配、副食、家具、電商等八大業態穩定運營,可以說,鄭州華南城已成為中原地區規模最大、業態最全、標準最高的現代化商貿物流基地。
鄭州華南城商管公司副總經理王兆琦在項目宣介時提到,鄭州華南城也緊跟時代步伐,加速項目轉型升級,開發建設電商物流園、精品市場、T-Park產業園、展覽中心、中原廣場、開元廣場、盛世廣場、亞太廣場、時代廣場九大項目及華南城中園、紫荊名都住宅項目,建筑面積超過300萬平方米,投資額近200億元,涵蓋五星級酒店、甲級寫字樓、會展中心、大型購物中心等,啟動了“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美麗新城的戰略轉型升級,高瞻遠矚地站在時代的前沿。
【張占倉:“華南城是值得商界關注的熱點”】
一個區域或者城市投資空間大不大、增值空間高不高,要看人口,也要看產業承載力和城市發展方向。
那么,新經濟形勢下的城市發展格局如何演變?4月2日舉辦的“城啟鄭南、榮耀中原”鄭州華南城城市發展對話暨高峰論壇上,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會長、河南省政府參事、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原院長 張占倉提到了三個方向,人口流動的中心化,產業布局的集群化,城市發展的高端化。
人口決定了一個區域未來發展潛力。張占倉認為,當下我國人口流動呈現中心化趨勢,中心城市集聚更多人口,部分非中心城鎮人口減少是必然趨勢,這種人口流動態勢,與發達國家走過的道路類似。
具體到河南,則向鄭州、許昌、洛陽為主的中心城市聚集流動。近期網絡流傳甚廣的河南省一份普查數據顯示,鄭州市一下子增加了235萬人,許昌增加了16萬人,洛陽市增加了10萬人;相對應的,南陽市驟降了179萬人,周口市驟降了160萬人。這亦是一種人口向中心城市流動的跡象。
再具體到鄭州,新鄭人口增長強勁。新鄭以117.5萬人口,排在鄭州所有區縣第二,僅次于金水區。這比2019年年末統計抽查的65.3萬人口,增長了將近一倍。
將近一倍的人口導入量,充分證明了區域發展投資的潛力。業內稱,這么高數字的增長,很大一部分功勞來自新鄭南龍湖。再深究,很難不說一大部分于歸功于鄭州華南城入駐后帶來的產業集聚,繼而引發人口涌入,從而帶動區域升值。
“南龍湖從當初一片空地和田野,到現在的宜居宜業、產城高度融合的新城,因為人來了!”張占倉說,“從人口增長、城市發展角度看,鄭州華南城是值得商界和投資關注的熱點!”
【李曉鋒:華南城必定成為引領城市發展的熱土】
人口紅利是其一,產業則是城市發展的根基。城市沒有產業支撐,即便再漂亮,也是一座“空城”。
提到產業集群,張占倉認為,產業集群內,大量企業相互集中,既展開激烈的市場競爭,又進行多種形式的合作。如聯合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建立生產供應鏈,由此形成一種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的競爭合作機制、相互學習機制、資源共享機制,自然就形成了一種影響較大的區域品牌。
張占倉特別提到了華南城批發業集群,與鄭州市的汽車制造產業集群、臨空經濟產業集群、傳感器產業集群,以及洛陽市的大型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新鄉市的醫藥產業集群、長垣市的起重機產業集群、衛材產業集群等相提并論。
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房地產經濟研究院院長、河南省房地產業商會專家委員會主任、中房研·河南副會長李曉鋒認為,當下是產業驅動模式經濟,產業基礎雄厚的地方,必定是經濟要素最發達的區域。新鄭產城融合的“產”,即是商貿物流業,這與華南城的進駐就不無關聯,很難有產業會如此高密度集聚在同個地方,并且迸發出如此輻射力和帶動力,這給南龍湖區域發展提供了強勁的驅動力和內生力。
強大的商貿物流產業集聚,也帶來了大量的人口涌入。從2012年落地以來,鄭州華南城業已匯聚23000余家商戶,從而帶動數十萬人的龐大就業,每年為當地創造上億稅收。繼而,帶動龍湖鎮成為拉動鄭州南部經濟增長的新亮點。
南龍湖另外的優勢在于,一主一城區域規劃帶來的紅利。李曉鋒說,東臨港區、北接鄭州主城區,南龍湖恰好位于一主一城交疊區域,共享了老城區以及航空港區經濟發展的雙重紅利。
此外,區域內高校生、大批量物流企業以及批發商業帶來的人口集聚,地鐵、高速、快速路、公交構成的交通資源,都在為南龍湖區域以及華南城帶來助力。這與鄭州的“南動”區域布局規劃相得益彰。
“有朝一日,鳳凰涅?,華南城必定成為引領城市發展的熱土。”李曉鋒說。
【郭小陽:向南發展迎來歷史性發展點】
紫荊山南路打通“最后一公里”,小李莊地鐵站即將動工……鄭州“南動”戰略格局下,作為鄭州市“南大門”的南龍湖正在迎來格局轉換。
華南城的定位愈發清晰,大力發展以電子商務、現代倉儲等為代表的現代商貿服務業,加快推動華南城由品牌價值向產業龍頭轉變。那么,南龍湖如何發展,鄭州是否會一路向南?
河南商報社社長助理郭小陽認為,密集成熟的商業、高校年輕人群以及鄭州主城區外溢而來的年輕剛需族,構成了南龍湖發展的核心點。
而從區域發展來看,向北城市發展空間受限,向西心理距離較遠,向東價格空間小,向南則擁有著大量的活力和影響力。
他認為,南龍湖會迎來一個歷史性發展點。
【新鄭若撤縣設區,將會帶來區域30%上漲?】
最近有關城市發展、區域調整最為勁爆的話題,當屬洛陽偃師市、孟津縣的撤縣設區新聞。
一直以來,因為能夠增加城市容量、活躍城市經濟、加大對周邊地區的帶動作用,撤縣設區的新聞都會引發大量關注。而關于新鄭撤縣設區的傳聞,也屢屢發生。新鄭距離撤縣設區還有多遠?
在鄭州華南城舉辦的《鄭南區域價值及未來發展》高峰論壇環節上,主持人“王寧說房”主理人王寧將這個話題拋給了嘉賓。
張占倉說,新鄭已經連續六年躋身全國百強縣榜單,一旦設區,就將共享中心城市的所有紅利,方案已經有了,談論了不止一次,群眾呼聲也很高,如果朝前邁一步,對區域內原有企業、地產行業等等都會釋放改革創新的紅利,將會有30%左右的上漲。
李曉鋒認為,撤縣設區很有必要性,而且很迫切,那是因為,沒有“區”,是城市發展最大的掣肘。縣并入中心城區,可以提升整個都市圈的一體化水平,同時也降低中心城市與周邊縣市之間人口、資本、產業進行流動的門檻,提升資源優化配置的效率。
近期撤縣設區的案例,并不少見。2014年開封縣蛻變為祥符區,2020年,周口淮陽縣撤縣設淮陽區。2017年,許昌縣經國務院批準撤縣設建安區,標志著許昌縣從農業經濟為主邁向了工業化、城市化加速發展的新階段。
鄭州和洛陽人口密度超過三千五,市轄區內人口密度分列全國第二和第三,超過了北上廣。洛陽已經在行動,鄭州還會遠嗎?
高踞鄭州南部橋頭堡的南龍湖,得益于華南城等類似商貿物流航母的入駐,9年來區域價值不斷攀升,實現了高樓林立、商賈云集、百業向榮,構建了鄭南商貿活力圈,一躍成為鄭州市經濟發展熱點區域。未來,鄭州華南城將與南龍湖以及鄭州市相伴發展、相互成就。
審稿:劉鶴洋
編輯:李楠
來源:華南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