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產于河南省固始縣徐集鄉的“王腦”蘿卜,不僅豐富了當地市民的菜籃子,而且遠銷大江南北,走上了北京、上海、鄭州等大都市居民的餐桌。

提起“王腦”蘿卜的發展,很多鄉親們感慨地說:“我們掙到的每一分錢中都有李敬榮的功勞啊!”
背著蘿卜到北京,展覽會上一舉成名
固始縣徐集鄉王腦村四面環河,蔬菜種植歷史悠久,特產“王腦”蘿卜外型美觀,個頭均勻,脆甜多汁,亦蔬亦果,相傳被明太祖朱元璋欽定為貢品。
前些年,“王腦”蘿卜種植面積較小,農戶基本上是利用菜園地自產自食,只有少量在本地市場銷售,沒有形成氣候,更談不上產業。

2000年3月,李敬榮被任命為徐集鄉農業技術推廣站站長后,開始琢磨起“蘿卜”的事兒來。當年年底,第三屆全國優質農產品展覽會在北京舉辦,李敬榮背著“王腦”蘿卜和鄉領導一起,為王腦蘿卜找銷路。
展覽會上,王腦蘿卜以外形美觀、口感上乘、營養豐富受到好評,中央電視臺等媒體對此進行了報道,“王腦”蘿卜名聲鵲起,村民世代自種自食的蘿卜源源不斷銷售出去,為他們換來了大把大把的票子。

3元一個,王腦蘿卜走進北京超市
初戰告捷,李敬榮信心倍增。2001年冬季,他奔走在北京的華普、華聯、前門等幾大超市,宣傳推銷“王腦”蘿卜。
有天早晨,李敬榮5點鐘起床從五棵松前往位于東直門的華普超市談判,迎著寒風和刺臉的雪渣去乘地鐵,由于不知道北京地鐵起止運營時間,他在地鐵站等候一個多小時通道口才開門,凍得直打哆嗦。在華普超市談判部排隊又等候3個小時,最終“王腦”蘿卜以3元一個價格,打進了北京幾大超市,《農民日報》以《“王腦蘿卜”裝箱賣》為題作了報道。
不久,李敬榮牽頭成立了“固始縣錦繡園果蔬開發有限公司”,在國家工商局為王腦蘿卜注冊了“王腦”牌商標。徐集鄉黨委政府把“王腦”蘿卜種植作為支柱產業,強力推進、精心打造,先后被確定為“河南省名優蘿卜之鄉”、“河南省標準化示范基地”,2011年“王腦”蘿卜代表固始縣被確定為“中國蘿卜之鄉”,獲批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地理標志。
小小蘿卜,已成數萬農戶致富產業
20多年過去了,李敬榮的頭發由黑變白,皺紋也悄悄爬上額頭,但唯一不變的是他的”王腦“蘿卜情懷。
李敬榮有空就往蘿卜地里跑,沒事就與菜農一起討論“蘿卜經”。為了選育上乘的蘿卜種子,確保”王腦“蘿卜品質,李敬榮在每一種花形上拴上記號,單打單收,然后精選出消費者喜愛的青心蘿卜。
針對種植面積擴大以后面臨的蘿卜儲存難題,李敬榮在河南省蔬菜學會孫志強教授的指導下,經過幾年實踐,摸索出”蘿卜水分零損失“的道道,做到了”王腦“蘿卜儲存6個月時間不會生芽,新鮮如初。
如今,王腦村已發展成蔬菜生產基地,全村60%的農戶靠種植蘿卜、番茄、黃瓜等蔬菜致富,蘿卜也成為固始縣東北部10多個鄉鎮數萬農戶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一大批農戶靠此脫貧致富,其中年收入10萬元以上的種植大戶就有數百個。
李敬榮的本人也多次受到縣、鄉黨委政府表彰,日前他又被評為固始縣2021年度“最美科技工作者”。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