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金華鎮是一個農業鄉鎮,農業發展基礎良好。為保障糧食安全和有效供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一直以來,金華鎮緊抓糧食生產和安全,科學細致做好糧食生產規劃,抓緊抓實各項工作,扛穩糧食安全責任。
穩面積,保障糧食生產根基牢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根基。金華鎮嚴格落實永久基本農田特殊保護制度,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非糧化”行為,嚴格農村建設用地審批和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對亂占耕地建房行為實行“零容忍”,加強農業設施用地監管,較真碰硬常態化督查執法,確保全鎮8.6萬畝糧食種植面積不動搖。
精管理,確保糧食安全底氣足
搶抓農時,爭分奪秒地做好春耕夏播功課,從播種到收獲全程做好病蟲害防治,在小麥齊穗揚花期,金華鎮組織50架植保無人機對全鎮8.6萬畝麥田實施免費噴防,有效地預防了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等病蟲害的大面積發生,在夏播來臨前,及時組織鎮村干部對全鎮24個行政村進行灌溉水井排查維修,確保夏種用水需求,邀請農業專家講解生物5G施肥知識,引導農民科學施肥,多次舉辦農業科技培訓班,提升群眾的種糧水平。此外,認真落實國家對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助力農業實現機械化、智能化。
爭分奪秒抓“夏收”,鎮村干部未雨綢繆,及早聯系收割機、打捆機,抓住晴好天氣,全力以赴組織搶收工作,在雨季來臨之前實現了應收盡收、顆粒歸倉,切實把“豐收在望”轉化為“豐收在手”。
勇探索,提升糧食產能與效益
金華鎮積極探索以土地托管服務實現適度規模經營的新途徑。在“公司+合作社+支部 +農戶”的經營模式上?出了一條致富之路。該鎮西謝營村由“兩委”牽頭組織農民,以土地入股形式成立合作社,再以合作社的名義與文景苑公司簽訂2300畝《土地托管合同》, 開展糧食標準化生產、集約化、規模化經營。公司統一機耕、收割、噴藥、施肥、灌溉,確保了糧食質量,降低了生產成本。村“兩委”、部分農民負責日常的田間管理并獲得管理費。村民每季每畝保底400斤糧食收入,產量高出400斤的部分與公司按照五五分成法進行二次分紅。這不僅解放了村內勞動力,使村民能夠騰出精力外出務工,而且讓村民收入從單純的“看天吃飯”變成了“保底+分紅+工資”的多元收入,開創了農民、村集體、服務主體“三方共贏”局面。
在適度規模經營的基礎上,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在該鎮葉營、邢坡等村實施5000畝高標準糧田建設工程,全面落實高產田改造、科技應用、農業機械化、基礎設施改善等工作。建成后有望實現“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通路相連、井灌渠灌雙配套、機井通電設施全、旱能澆澇能排、機械化作業無障礙”的愿景,每畝可新增糧食產能200斤以上。
為了提高農戶種糧積極性,在糧食“收后”服務上做文章,金華鎮政府多方籌資,在西謝營興建設貯存能力2500噸的高標準糧倉,實施科學化、規范化儲存,減少糧食的損耗,提高了儲糧的能力。鎮糧管所與今麥郎公司簽訂萬噸糧食收購協議,提供代收代儲業務,以1.2元多的高價收購小麥,解決了糧價低、農民賣糧難的問題,增加了糧農收入,提高了小麥的種植效益。
編輯:張恒 劉夢鴿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