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記者 張治中 通訊員 劉理政 樊景
今年以來,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找準人才工作與縣域發展需求的結合點,聚焦以產聚才、平臺用才、政策留才,打好三張牌,壯大三個圈,不斷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匯聚縣域發展新動能。
打好“平臺牌”,拓寬用才“朋友圈”。搭建“借智平臺”,通過開辦“奮進玉鄉大講堂”,邀請知名專家教授、產業導師,圍繞城市營銷運營、鄉村振興、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等主題講學授課,為縣鄉村三級干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和民營企業家蓄勢能、強內功、激活力。搭建“聯誼平臺”,通過開展鎮平籍醫療衛生界專家“故鄉行”、名校助教“手拉手”等系列活動,助力鎮平教育衛生事業突破發展。搭建“節會平臺”,通過聚焦玉文化產業轉型發展,依托承辦南陽第十七屆玉雕文化節等契機,舉辦“產學研評”系列活動,“把脈”獻策、對接聯姻,為玉雕人才培養和玉文化產業振興搭橋鋪路。
打好“產業”牌,構建聚才“磁吸圈”。實施“人才回歸”工程,找準產業平臺建設和人才作用發揮的連接點,積極探索“產業+園區+項目+人才”模式,依托產業集聚區、新經濟產業園、靜脈產業園、想念食品產業園等核心園區,變招商引資為招才引智,重點扶持返創人才投資建設田園綜合體、三產融合、加工制造業、商貿物流、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等一二三產項目,實現以項目引人才、用產業聚人才、以人才興產業。目前,全縣納入鄉土人才信息庫3000余人、村級后備干部庫400多人、人才項目信息庫300人。
打好“政策”牌,厚植留才“生態圈”。啟動實施“鎮平人建設新鎮平”人才回引戰略,引導鼓勵在外人才回鄉創業發展。成立“返鄉創業人才基金”,對返鄉新注冊公司的給予地方稅收留成部分50%的獎補,返鄉新創辦實體和生產性項目的給予相應的土地支持和優惠政策;符合總部經濟特征的超基數部分給予地方稅收留成部分60%的獎補。加大雙創金融支持,依托縣農商行,創建“紅星閃閃”黨建金融共同體助力鄉村振興模式,全面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返創人才等群體精細化服務。 (編輯 施尚景)
今年以來,河南省南陽市鎮平縣大力實施人才強縣戰略,找準人才工作與縣域發展需求的結合點,聚焦以產聚才、平臺用才、政策留才,打好三張牌,壯大三個圈,不斷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匯聚縣域發展新動能。
打好“平臺牌”,拓寬用才“朋友圈”。搭建“借智平臺”,通過開辦“奮進玉鄉大講堂”,邀請知名專家教授、產業導師,圍繞城市營銷運營、鄉村振興、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等主題講學授課,為縣鄉村三級干部、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和民營企業家蓄勢能、強內功、激活力。搭建“聯誼平臺”,通過開展鎮平籍醫療衛生界專家“故鄉行”、名校助教“手拉手”等系列活動,助力鎮平教育衛生事業突破發展。搭建“節會平臺”,通過聚焦玉文化產業轉型發展,依托承辦南陽第十七屆玉雕文化節等契機,舉辦“產學研評”系列活動,“把脈”獻策、對接聯姻,為玉雕人才培養和玉文化產業振興搭橋鋪路。
打好“產業”牌,構建聚才“磁吸圈”。實施“人才回歸”工程,找準產業平臺建設和人才作用發揮的連接點,積極探索“產業+園區+項目+人才”模式,依托產業集聚區、新經濟產業園、靜脈產業園、想念食品產業園等核心園區,變招商引資為招才引智,重點扶持返創人才投資建設田園綜合體、三產融合、加工制造業、商貿物流、數字經濟、電子商務等一二三產項目,實現以項目引人才、用產業聚人才、以人才興產業。目前,全縣納入鄉土人才信息庫3000余人、村級后備干部庫400多人、人才項目信息庫300人。
打好“政策”牌,厚植留才“生態圈”。啟動實施“鎮平人建設新鎮平”人才回引戰略,引導鼓勵在外人才回鄉創業發展。成立“返鄉創業人才基金”,對返鄉新注冊公司的給予地方稅收留成部分50%的獎補,返鄉新創辦實體和生產性項目的給予相應的土地支持和優惠政策;符合總部經濟特征的超基數部分給予地方稅收留成部分60%的獎補。加大雙創金融支持,依托縣農商行,創建“紅星閃閃”黨建金融共同體助力鄉村振興模式,全面加強對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返創人才等群體精細化服務。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