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報訊(記者張治中 通訊員劉理政 汪震鑠)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南陽市鎮平縣通過“抓試點推進、抓政策支持、抓結對幫扶、抓資金保障”,為集體經濟抱團發展注入了“一池活水”,不斷推動全縣村級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健全制度措施,抓細試點推進。該縣在全縣范圍內確定54個扶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試點村,實行“四個一”的工作模式扶持,即落實一名縣處級領導聯系、一個縣直部門幫扶、找準一條發展途徑、完成一個工作目標。縣、鄉、村三級領導嚴格履行各自職責,做到思想上引、政策上扶、工作上幫、方法上教,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以點帶面,形成推進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
盤活資產資源,抓牢政策支持。縣財政、扶貧、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科工信、金融等部門,結合現有的9大發展途徑,制定完善財政、土地、稅收、金融4個方面的具體幫扶政策措施,積極協調發改、商務、住建、水利、工商、稅務等部門,認真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駛入快車道。
建強基層組織,抓好結對幫扶。以服務鄉村振興為導向,從縣級部門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從鄉鎮選派建檔立卡貧困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從縣級部門選派年輕干部到鎮(街道)進行培養鍛煉。同時加大縣直部門幫扶力度,從班子建設、發展規劃、人才培訓、資金支持等方面,對幫扶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進行結對幫扶,指導扶持其盤活集體資產,開發優勢資源推進村企共建,鼓勵企業反哺農村,村企自愿結對,通過新建項目、入股合作等形式,支持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加大扶持力度,抓實資金保障。全縣整合涉農資金4550萬元,為91個貧困村集體經濟組織(同康合作社)分別增資50萬元,每村年收益率不低于10%,全縣91個貧困村每年可增加收入5萬元。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抓手,完成了全縣410個行政村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登記賦碼、掛牌和銀行開戶工作,現已授信金額5000萬元,平均每戶3至5萬元。 (編輯 施尚景)
健全制度措施,抓細試點推進。該縣在全縣范圍內確定54個扶持發展村級集體經濟試點村,實行“四個一”的工作模式扶持,即落實一名縣處級領導聯系、一個縣直部門幫扶、找準一條發展途徑、完成一個工作目標。縣、鄉、村三級領導嚴格履行各自職責,做到思想上引、政策上扶、工作上幫、方法上教,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以點帶面,形成推進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強大合力。
盤活資產資源,抓牢政策支持。縣財政、扶貧、自然資源、農業農村、科工信、金融等部門,結合現有的9大發展途徑,制定完善財政、土地、稅收、金融4個方面的具體幫扶政策措施,積極協調發改、商務、住建、水利、工商、稅務等部門,認真落實各項優惠政策,推動村級集體經濟駛入快車道。
建強基層組織,抓好結對幫扶。以服務鄉村振興為導向,從縣級部門選派駐村第一書記,從鄉鎮選派建檔立卡貧困村駐村扶貧工作隊員,從縣級部門選派年輕干部到鎮(街道)進行培養鍛煉。同時加大縣直部門幫扶力度,從班子建設、發展規劃、人才培訓、資金支持等方面,對幫扶村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進行結對幫扶,指導扶持其盤活集體資產,開發優勢資源推進村企共建,鼓勵企業反哺農村,村企自愿結對,通過新建項目、入股合作等形式,支持村級集體經濟不斷發展壯大。
加大扶持力度,抓實資金保障。全縣整合涉農資金4550萬元,為91個貧困村集體經濟組織(同康合作社)分別增資50萬元,每村年收益率不低于10%,全縣91個貧困村每年可增加收入5萬元。以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抓手,完成了全縣410個行政村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的登記賦碼、掛牌和銀行開戶工作,現已授信金額5000萬元,平均每戶3至5萬元。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