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持續遭遇強降雨,大量基站停電、退服,部分地區通信中斷。緊急時刻,中國移動翼龍“高空基站”、無人機高空基站、和對講終端、裝甲機房等高科技“神器”,在極端條件下發揮了重要作用,及時打通救援“生命線”,為開展救援爭得了先機。
【千里馳援一線 中國移動翼龍“高空基站”為災區護航】
在河南的抗汛救災中,中國移動翼龍“高空基站”的千里馳援令人津津樂道。
7月20日,河南鄭州下轄的縣級市鞏義市米河鎮鎮區因強降雨被淹沒,米河鎮轄區內310國道多處塌方,大量道路損毀,房屋進水,車輛被淹。全鎮高壓停電,洪水造成大面積光纜中斷,移動主機房和主干線路被沖毀嚴重,受災區域一時成為通信“孤島”。
災情就是命令!接到救援需求后,中國移動翼龍“高空基站”千里馳援,奔赴一線,為災區護航!
為快速搶通鞏義重災區,中國移動翼龍大型長航時無人機應急通信系統從貴州安順千里奔襲,風雨兼程,跨越4省1200公里,第一時間飛往鞏義市米河鎮執行應急通信保障任務,完成了米河鎮緊急網絡信號覆蓋,有力地支撐了防汛指揮調度互通信息,減少了災區人民群眾的生命和財產損失。
7月22日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通信告急!多名患者被困!
當天13:36,搭載中國移動無線通信基站的翼龍大型長航時無人機從貴州安順機場再次起飛,本次飛行目的地為鄭州市阜外華中心血管病醫院,為醫院的救援工作提供網絡保障。
據了解,翼龍大型長航時無人機應急通信系統利用大型固定翼無人機搭載中國移動無線通訊基站,通過中國移動應急通信覆蓋模型算法,采用4G/5G通信技術,通過衛星傳輸。
當無人機上升至高空時,臨時“基站塔”可以提供全天24小時應急通信保障方案,完全擺脫地面供電、通信回傳的束縛,可快速打通指揮中心與指定區域之間的通信,該基站是應對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受災面積大、道路損毀嚴重等災害場景下最有力的通信保障利器。
【移動高空無人機基站 危急時刻送來信號】
“我要發個朋友圈!我能聯系上家人了!”
7月28日11點,中國移動無人機高空基站在鶴壁浚縣新鎮牛村順利起飛,村民王順香激動地拍下了無人機起飛的視頻并發到了朋友圈。
受特大暴雨災害天氣影響,鶴壁浚縣新鎮的網絡設施受損。為進一步保障受災嚴重地區的通信暢通,中國移動河南公司緊急調用“無人機高空基站”到新鎮進行通信保障。在新鎮橋上,移動工作人員快速嫻熟的進行組裝調測并做好相關準備工作,無人機高空基站順利升空。
此次強降雨中,鄭州登封市告成鎮多處光纜受損,67座基站中斷。7月23日15時,中國移動無人機高空基站順利起飛,無人機高空基站利用發電機供電,通過光電復合纜進行傳輸,無人機起飛后在附近高空不間斷懸停,持續發射語音、數據信號,實現方圓五公里以上的區域覆蓋,滿足了告成鎮政府災情指揮部和附近人員密集區的基本通信需求。
“當無人機上升至高空時,便形成了臨時的基站塔,完全擺脫地面供電、通信回傳的束縛,是應對洪水場景下有力的通信保障利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
在目前受災嚴重的新鄉衛輝市,中國移動緊急調撥的無人機高空基站7月27日15點整,在衛輝市的大禹湖順利起飛,網絡覆蓋職業技術學校北校區及邊莊村,范圍達5公里以上,可同時承載1000余名附近人員及災后轉移群眾的通話及數據業務需求。
“這就是黑科技,無人機升空后,我的手機瞬間信號滿格。”安置點群眾王先生感慨道。
【河長制視頻監控+和對講 科學指揮調度有了“千里眼”“順風耳”】
受上游新鄉、鶴壁、焦作、安陽林州等地洪水持續下泄影響,安陽滑縣段衛河水位持續暴漲。在衛河防汛過程中,中國移動安陽滑縣分公司向當地河務部門緊急支援一批和對講終端,用于現場調度指揮抗洪搶險。
滑縣分公司前期在衛河沿岸建設7路河長制高清視頻監控,可實現360度高清變焦監控衛河水情。在本次防汛工作中,當地水利局防汛指揮部、河長制辦公室、防汛值班室可通過河長制視頻監控實時查看衛河汛情和泄洪區水位,配合使用和對講終端,實現科學指揮和實時調度。
在新鄉,中國移動“和對講”在防汛前期巡查監測、抗洪現場調度、災后救援等各環節發揮了強大作用。
7月20日,面對來勢洶洶的汛情,平原示范區建設局利用和對講進行應急指揮調度,通過和對講調度管理平臺對巡查人員對講終端的跟蹤管理,當巡查人員發現水庫雨量或潛在險情時,利用和對講終端及時將水文監測數據實時回傳至后臺,及時對水位情況進行預警和應急處置,并在第一時間通過和對講實時通報雨情,用實時、準確的水文數據指導抗洪工作部署,實現了汛情早知曉、早預防。
【裝甲機房、衛星應急通信車,通信利器各顯神通】
“我們根據需要,在受災嚴重的地方通過搭建裝甲機房,組建臨時機房,快速恢復網絡通信。”中國移動河南公司鄭州分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救援中,由于鞏義市米河鎮洪水太大,核心機房被沖毀,急需恢復通信網絡。鄭州分公司及時建設了鐵甲機房,這里承載著匯聚機房的作用,金屬材質的活動板房,更加靈活便捷,運送到指定位置后,能快速安裝設備,即可投入使用小型基站。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鐵甲機房能到位后,從引電、設備安裝、光纜引入,到線路割接、加載業務,僅用了5個小時就投入了使用,再次創造搶險救援的“移動速度”。
在此次搶險救災的戰場上,衛星應急通信車在我省多地發揮了重要作用。
7月21日5時,鄭州市防汛指揮部發布郭家嘴水庫存在重大安全隱患預警提醒,大暴雨引起水庫水位升高,通信光纜被沖斷,導致附近基站全部退服。
中國移動河南公司鄭州分公司第一時間奔赴水庫現場,于21日11時開通了衛星應急通信車,滿足用戶緊急語音通話需求。為進一步保障現場防汛指揮調度,搶修人員克服困難,歷時整整10小時,通過架空光纜接通,于19:20開通移動應急通信保障車,有效滿足了現場防汛指揮調度團隊的語音通話和上網需求。
這樣的衛星應急通信車同樣出現在鄭州、新鄉、安陽、焦作等多地的災情救援中,像一輛輛移動的信號發射塔,傳遞著最寶貴的救援通信信息。
在科技利器幫助下,除道路不通的受災鄉鎮和泄洪區域外,我省新鄉、鶴壁、焦作等受災嚴重區域的網絡已基本搶通,正積極開展災后網絡重建,預計月底前,通信服務可恢復到災前水平。相關負責人表示,中國移動將持續全力做好通信服務工作,全力保障市民正常生產、工作和生活。(編輯 施尚景 吉倩倩 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