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許昌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劉濤主持召開會議,專題聽取長葛大周再生金屬循環經濟產業發展情況匯報,聚焦循環經濟發展,分析存在問題和短板,按照全省“萬人助萬企”活動的安排部署,切實增強大周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的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加快培育再生金屬千億級產業集群。
高位研究推進,強化政策支撐。
按照王凱省長蒞許調研的指示要求,許昌市組織考察團赴廣西梧州市,就循環經濟發展進行了全方位考察學習。許昌市發改委、長葛市全面對標梧州循環產業園區,結合許昌市發展實際,圍繞大周循環經濟產業的發展基礎、優勢、短板、制約要素和項目謀劃等情況作了匯報,許昌市生態環境、自然資源、工信、科技、稅務等部門就推動大周循環經濟產業跨越發展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劉濤指出,發展壯大循環經濟,是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重要途徑,是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大周再生金屬循環產業集聚區產業基礎扎實、產業集聚度高,要搶抓發展機遇,加快培育再生金屬千億級產業集群,為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分析問題短板,激活發展動力。
長葛大周再生金屬循環產業集聚區經過近年來的創新發展,現已成為長江以北最大的再生資源回收加工基地,是國家“城市礦產”示范基地,現有規模以上企業93家,各類經濟實體1000余家,2020年主營業務收入776億元,繳納稅金13.1億元,連續兩年躋身全省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綜合排名十強。但對比廣西梧州等循環經濟產業園區,大周循環經濟產業在規劃理念、產業層次、平臺支撐和市場運作等方面,都存在一定差距;
同時,在基礎設施建設、管理模式、創新引領、技術支撐、品牌塑造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短板。劉濤要求,要切實增強危機感、憂患感,牢牢抓住國家實現“雙碳”目標的重大機遇,對標先進找差距、補短板、揚優勢,增強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不斷發展壯大。
突出規劃引領,加快“五鏈”耦合。
圍繞實現大周循環經濟產業跨越發展目標,會議強調,要做好前瞻謀劃,提升企業現代化、規范化管理水平。要聚焦項目建設,圍繞產業鏈條謀劃項目、引進項目,通過優質項目支撐產業發展。要做好園區規劃,將優化結構與擴容提質相結合,將政府有形之手與市場無形之手相結合,破解空間制約、基礎設施欠賬等問題,夯實發展基礎。
圍繞產業鏈,突出延鏈補鏈強鏈,做大做強再生不銹鋼、再生鋁、再生銅、再生鎂四大產業集群,推動再生資源企業拉長完善產業鏈條,加快實現真正意義上的產業鏈條全閉合、全循環。
圍繞創新鏈,依托創新平臺,加快建設產學研綜合服務平臺,推進熔煉、環保、固廢、危廢處置、資源化利用等技術創新;積極對接德國工業4.0,引進廢舊金屬自動化預處理、再生金屬熔煉、新材料、固廢危廢處置等先進技術、設備,加快產業向高端化轉型升級。
圍繞供應鏈,結合再生金屬行業特點,加快推進空鐵公水多式聯運物流園的規劃建設,有效解決大宗物流進出難題,助力產業綠色轉型升級。
圍繞要素鏈,強化土地、資金、技術、人才優化配置等要素保障,切實降低電價、氣價,降低企業生產成本。
圍繞政策鏈,研究出臺針對性的支持政策,尤其是出臺再生資源發展稅收優惠政策,積極爭取利廢企業稅收上解獎補政策,促進再生資源產業做大做強。(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