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許昌長葛市大周產業集聚區受疫情和水災影響,轄區內65家企業嚴重受損。據初步統計,此次水災共造成園區直接經濟損失達到9億元,間接經濟損失達50億元以上。園區內河南金匯不銹鋼產業集團、河南金陽鋁業有限公司、河南艾浦生再生新材料有限公司等企業受損最為嚴重,道路、電力、通訊、供水全部中斷,所有企業全部停工停產。
災情發生后,許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嚴密部署,把企業復工復產作為“萬人助萬企”活動的重要內容,立即啟動幫扶機制,積極為企業紓困解難,引導企業開展生產自救,提振企業發展信心,全力推動企業應復盡復。
保供電——當好“電管家”
國網許昌供電公司第一時間啟動防汛應急和地質災害響應,迅速組織應急保障隊伍,通過做好提供精準技術支持、全力滿足用電需求、強化災后隱患治理三個方面的工作,真正當好“電管家”,助力企業復工復產。
提供精準技術支持。依托電能采集信息系統,提取災情前后用電情況和掉電記錄,建立未復工復產企業和重點項目臺賬,組織客戶經理現場排查,確保無死角、無遺漏;主動上門、實地核查企業內部用電設施受損情況,針對電動機、配電箱受潮等隱患,為企業義務提供設備情況評估和技術支持。
全力滿足用電需求。及時跟進企業和重點項目的新增用電需求,主動對接企業,做好現場勘察、供電方案編制、協助完成手續辦理等;實施電網建設投資的靈活調配,超前啟動配套工程建設,優化物資采購模式,選優配強施工隊伍力量,合理安排建設節點計劃,確保配套工程建設按時完工,實現企業災后快速便捷用電。
強化災后隱患治理。圍繞設備基礎沉降、電纜溝積水、電桿傾斜、交直流系統接地等潛在的風險隱患,對園區2座110千伏變電站、32條10千伏及以上輸電線路開展拉網式排查和系統性治理,確保電力設備長期穩定運行。
目前,長葛市大周產業集聚區生產生活用電全面恢復,全市因災停運的128條10千伏線路、8593個配電臺區全部恢復運行。
保資金——當好“服務員”
許昌市金融工作局第一時間督促各金融機構積極與上級行對接,創新“災后重建貸”、“防汛復工貸”等專屬金融產品應對災情,無需擔保抵押,提高貸款額度,降低貸款利率,開辟綠色通道,全力支持受災企業復工復產。
同時,依托“萬人助萬企”活動工作機制,第一時間會同長葛市對大周產業集聚區企業貸款訴求進行摸排調查,收集到18家受災企業反饋的續貸問題,進行專題研究。面對疫情疊加影響,許昌市金融服務工作小組不等不靠,通過線上方式對涉及的市級銀行逐個對接,要求各市級銀行對企業訴求提出擬辦意見。截至目前,涉及的市級銀行均已反饋意見,擬對5家企業貸款采取無還本續貸的形式、對13家企業貸款采取續貸的形式,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保交通——當好“先行官”
市縣兩級交通運輸部門第一時間組織搶修隊伍,動用機械和人力對園區內所有受災路段橋梁進行搶通。及時采用石塊加固等措施,確保橋梁運行安全;對受損路段進行排查鑒定,危險路段應急處理,積水路段挖通排水通道消除積水,路面水毀路段采用石渣、集料進行臨時襯墊,塌方路段清除落石,目前已維修橋梁4座,搶修道路23公里,保證了園區交通運輸正常運轉。
針對當前疫情防控工作實際,許昌市實施“綠色通道、定制服務”,開辟“綠色通道”,辦理疫情防控應急無阻運輸車輛通行證,暢通應急運輸通道;實行點對點運輸服務,開通定制客運公交,保障運送企業員工、維護園區企業和重點項目正常生產經營和施工。嚴格消殺、清潔等疫情防控措施,積極為企業正常經營提供交通服務保障。
保用工——當好“店小二”
許昌市啟動“萬人助萬企?抗災戰疫穩定就業”網絡招聘專項行動,為企業復工復產提供用工保障。
據許昌市人社局有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正在實施“就業服務不打烊,網上招聘不停歇”就業服務活動,通過不間斷舉辦網絡招聘會,利用“許昌人社”微信公眾號,“i許昌”App、許昌市公共就業網等平臺,多頻次、分行業、分崗位舉辦特色鮮明的網絡專場招聘,多渠道發布用工信息,做好企業與勞動者的定點對接服務。
同時,許昌市各級公共就業人才服務機構設立了“人社服務專員”主動與用工企業對接,廣泛收集本地企業用工需求,建立“許昌企業用工保障服務群”,“一對一”24小時應答企業提出的用工需求,鼓勵引導企業通過“許昌公共就業”官方網站,上傳企業用工信息,建立崗位信息庫。
按照疫情防控有關要求,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許昌市人社部門還將適時有序組織線下服務,通過組織“流動招聘車”、發放崗位速遞等形式,加大崗位信息、職業培訓等服務供給力度。特別是對受災嚴重的長葛市大周產業集聚區重點企業、重點項目,建立工作臺賬,專人進行對接,優先發布用工信息,通過本地挖潛、余缺調劑、組織見習、協調實習生等,支持生產企業復工復產。
值得一提的是,許昌市政府堅持堅持日調度、日報告制度,第一時間督導解決園區用水、供氣、通訊等方面的問題,認真做好災后消殺和疫情防控工作,組織企業清理淤泥,發放84消毒液等消毒藥品,及時開展災后消毒消殺工作,幫助企業落實好疫情防控各項管控措施。
如今,大周產業集聚區重點企業生產生活正在有序恢復,區內65家重點企業已復工復產33家,8月底將全部實現復工復產。
未來——謀劃推進園區跨越式發展
前不久,許昌市政府召開專題會議,重點研究長葛大周再生金屬循環經濟產業發展,確定了在幫助企業復工復產的基礎上,加快推進再生循環經濟跨越式發展的工作思路:
認真落實王凱省長“積極探索新時代新模式,加快循環經濟發展”批示精神,落實各項工作部署,助推大周產業集聚區跨越式高質量發展。根據受損評估報告,積極爭取上級項目、資金政策支持,加快推動配套基礎設施建設。
深入開展“萬人助萬企”活動,積極協調各方力量,幫助企業解決各類問題,克服水災和疫情造成的不利影響,全力保障企業復工復產。
加快推進項目建設。深入謀劃實施63個產業項目,力爭到“十四五”末,大周循環經濟園區再生金屬產業規模突破1500億元,年回收加工各種廢舊金屬總量達到800萬噸,其中再生不銹鋼400萬噸、再生鋁350萬噸、再生銅30萬噸、其他金屬20萬噸,新培育3家以上超百億企業,建成中西部再生循環經濟高地、全國一流的循環經濟示范園區。 (編輯 施尚景 吉倩倩 首席編輯 李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