僅有27戶村民的深山,每月電費不到200元,因泥石流導致電線桿滑至谷底,而道路施工又阻擋了線路搶修去路,恢復臨時供電需要花費數萬元,供電公司該如何選擇?
8月23日,面對信陽市商城縣黃柏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磨盤山村村民的錦旗,國網商城縣供電公司總經理王建華感慨不已:“為老百姓供電,我們不能光算經濟賬,也要算愛心賬。這也是我們的社會責任,老百姓樸素的情誼,讓我們感動。”
電桿沖到谷底,27戶村民用電受到影響
前不久的一天凌晨,在一次暴雨中,磨盤山村10千伏主線路兩根電線桿因山體滑坡沖到谷底,導致磨盤山村27戶村民家中停電。
磨盤山村位于商城縣東南部,距離縣城60公里,屬于典型的偏遠深山地區,該村山高谷深、環境惡劣,地質情況復雜多變。受暴雨影響,山體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災害時有發生、隨處可見。
為盡快恢復供電,商城縣供電公司領導王建華、甘仁偉和分管運維與營銷的副總經理先后多次趕到現場,制定解決方案、指導具體施工,督促施工人員最大限度縮短工期,力爭將對村民的影響降到最低。
此次沖到山谷底部的兩根電線桿都位于懸崖邊緣,跨度有300多米,由于當地正在修路,公路上沿途堆滿大小不一的碎石,在距離電桿滑坡處兩公里外,正常步行上山都非常艱難,車輛更是無法通行。
“搶修物資無法運送到指定地點,給搶修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李志偉說,在公司領導王建華、甘仁偉的主持下,迅速確定了三步走的解決方案——調配3臺發電機解決居民臨時用電問題;搭建電纜解決短期用電問題;道路恢復通行后,再行架桿鋪線。
為給鄉親發電,電工每天來回16趟
調配發電機進村發電,想起來很簡單,但實行起來并不容易。
長竹園供電所電工朱賢平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在商城縣供電公司領導的調配下,發電機繞行另一條山路,運抵磨盤山村后,由他負責值守發電。
根據實際情況,供電所確定每天供電時間為上午9點—12點,下午6點—9點,這期間他需要多次往返3臺發電機處,補充燃油、進行發電或停止發電。
3臺發電機工作,每天需要大量的燃油。而由于燃油管理,一次性不能購置太多燃油,而且帶著油罐上路,也很不安全,所以每次運輸的燃油只夠兩天使用。
朱賢平說,由于修路,路途較短的道路無法通行,他每天只能騎摩托車繞行幾十公里,從小土路分批次把燃油送到各發電站點。
“3臺發電機每兩天需要送一次燃油,每次送燃油、發電得來回跑路16趟,路程總計有80多公里。”朱賢平說,每天早上6點離開家門,工作結束回到家就差不多晚上10點了。
由于磨盤山村很多道路都是蜿蜒曲折的小路,又非常陡峭,當地近期又頻繁下雨,在送燃油的路上,騎車打滑摔倒經常發生。提到每天發電的艱苦,朱賢平憨厚地笑著說,風里來雨里去,對于電力人而言是常事,只要能減少電力故障對鄉親們的供電影響,這點辛苦不算什么。
工人砍了4天叢林,劈出一條電纜通道
8月21日上午,河南商報記者跟隨長竹園供電所所長李志偉等人一起,駕車前往線路故障現場。經過一段陡峭、狹窄、險峻的道路后,車輛被前方施工現場阻擋住去路。
只能步行上山了。剛從車里下來,一陣熱浪襲來,站在烈日下,記者全身很快濕透,最讓人頭皮發麻的是,要穿過馬路上密布的巨石,而路的另一側就是懸崖峭壁,稍有不慎就會跌落懸崖。
一路跌跌撞撞、踉踉蹌蹌,終于安全抵達最上面一根幸存電桿處,雖然單程不到兩公里,但記者一行足足走了一個小時,當記者站在樹蔭處松了一口氣時,發現剛買的一雙運動鞋,在穿梭亂石中已經破了相。
沿途中,記者看見一根電纜沿著公路上方的叢林架設,這些粗重的電纜是怎么通過荊棘叢生、坡度達70度,距離馬路垂直高度達20米的懸崖峭壁的呢?
李志偉告訴河南商報記者,因為道路施工緣故,臨時供電電纜只能從懸崖邊通過。而陡峭復雜的地勢,給電纜布置增加了難度。
在李志偉組織安排下,3名身強體壯、身手敏捷的師傅帶著繩子、鐮刀、斧頭、鋸子等工具,通過4天的奮戰,終于砍出了一條符合施工要求的布線作業通道。
布線通道問題解決了,如何把總重近5噸、50平方三芯電纜布置到山崖上,又成了一個擺在眼前的難題。
受修路影響,機器吊裝設備到不了現場,只能用最原始的人力來解決,幾噸重的電纜單靠人力是拉不動的,最終大家集思廣益,想出了運用滑輪組固定提拉的方案,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
村支書算了筆經濟賬,“賠本”背后是社會責任心
8月21日,臨時電纜得以成功貫通,磨盤山村27戶斷電村民終于用上了可靠的臨時電。
8月23日,磨盤山村村民為表達感謝之情,委托村支部書記李俊做了一面錦旗,在黃柏山國家森林公園管理處主任紀道寶和場長丁大軍帶領下,驅車60公里送到了商城縣供電公司。
“搶修線路、燃油發電花費幾萬元,一個月收回的電費卻不到200塊錢,這筆賬怎么算都不劃算。但他們心系百姓,用實際行動為我們村民解決了實際困難!”李俊說,這筆入不敷出的愛心賬,讓全村村民都非常感動。
值得一提的是,搶修期間,李志偉的父親在鄭州化療,也是老人獨自前往,作為獨子的李志偉則一直堅守搶險施工現場。“我現在還能自己去,你若送我,心里還想著搶修的事,咱倆都不安心……”曾經擔任過多年供電所長的父親知道兒子的責任與難處。而提起這件事,李志偉內心充滿了愧疚。
“這既是我們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為人民群眾辦實事的具體體現,也是我們履行社會責任的生動實踐。”商城縣供電公司總經理王建華說,作為國有企業,供電公司既要抓經濟效益,也要抓社會效益,即便山上只有一戶人家,也要全力以赴恢復線路、確保供電。
商城縣供電公司黨委書記甘仁偉說,“用心、用情為人民群眾辦急事、解難事,是我們用黨史學習教育成效推動工作的硬核舉措,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一直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和動力。”(編輯 吉倩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