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的職業生涯秉持著“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的敬業和“向孩子傳送真善美”的初衷,身體力行著教育者的初心;
兄嫂一雙兩教師,正在三尺講臺上、在教育信息化的當下,用新思想、新理念講述著自己的教育故事;
從爺爺到父親,再到自己的兄弟姐妹,鄭州市第七十三中學數學老師高華敏從小的夢想就異常堅定——走上三尺講臺。
一家三代五人,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講述著生動的教育百年變化,一顆火種播下,代代后來者接過接力棒,這就是教育世家的堅守和傳承。
三代五人的百年教育夢
在第37個教師節即將到來之際,鄭州市首批教育世家評選結果正式揭曉。
經個人申報、單位推薦、專家評審和結果公示等環節,鄭州市共評選出32個教育世家,在這其中,鄭州市第七十三中學數學老師高華敏的家庭光榮入選。
高華敏和她的爺爺、父親、哥哥、嫂嫂都是長期堅守在教育教學一線的人民教師。
如今,爺爺早已病逝在崗位上,父親也已退休,她和哥哥、嫂嫂仍堅守在教育教學第一線。
到現在,他們五個人的教齡加在一起已有131年了。
在這131年里,高華敏家三代五人育桃李滿天下,是師道的傳承,更是家風的延續。
教育,擔負著國家民族的未來。
教師,恰是教育的承載者。
而像高華敏這樣的教育世家,用累計一百多年的的不懈追求和高尚師德,給“教師”作了最生動的注解。
火種已經播下,教育夢正在壯大
這個家庭之所以能成為教育世家,源自高華敏的爺爺播下的教育火種。
1981年出生的高華敏還未來得及和爺爺見一面,爺爺就已過世,從小,她就最愛聽爺爺的教育故事。
爺爺的故事沒有停留在那張背景是學校的黑白照片上,而是活在同為教師的父親講述的感人故事里。
從父親那里高華敏知道了爺爺畢業于信陽師范,19歲就參加了工作,從基層教師再一步步走到校長的工作崗位。
為了改變當時農村落后的教育狀況,她爺爺不要命地工作,最后積勞成疾,五十多歲就病逝在工作崗位上。
高華敏小時候很疑惑,不知道爺爺為什么會走那么早,奶奶回答說,因為爺爺是黨員,黨員一定要沖到難事兒的最前面,黨員就是要為人民服務。
高華敏也去問過爸爸,是教師也是黨員的爸爸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不要小看當教師的,老師的職業意味著他們要為祖國培養未來,政治上要合格,一個黨員教師就更要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
一輩子站在講臺上,爸爸對自己的基本要求就是業務上要精通,給學生一碗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
爸爸說,教師要有一顆童心,向孩子傳送真善美,好讓他們接住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班兒。”
這些話語十分樸素,但是在爺爺的“身教”之后,爸爸的“言傳”卻道出了一個教育世家樸素的教育情懷。
長大后,我就成了你
高華敏生于這樣的教育世家,耳濡目染,從小就懷揣著教育理想,高中畢業即選擇了師范教育,立志像祖輩、父輩那樣畢生投身教育事業。
2005年大學畢業,她就在73中扎根,再也沒離開過學生,這一守就是16個年頭。
16年來,她在祖輩、父輩的影響下,帶著對黨的教育事業強烈的責任感,把自己的愿望和抱負全都傾注在她所熱愛的教育事業上。
高華敏曾多次獲得中原區師德先進個人、中原區優秀共產黨員、中原區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中原區普通中小學教育教學先進工作者、中原區優秀輔導教師、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曾多次在學校、區、市組織的優質課評比中獲獎,高華敏所帶班級成績優秀,深受學生和家長好評。
她處處用行動以身作則,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詮釋著一個年輕而忠誠的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使命。
高華敏曾在一則手記里這樣記錄:
兩個多月前21屆畢業生離校,一閉上眼,我還能看到范嘉桐離校時的畫面:幾個女生簇擁著她,走到我面前,我看到她羞澀地漲紅了臉。
她還沒開口,一旁的張雅婷就大叫起來:“老師,她想叫你一聲媽,我們能不能也叫你一聲媽?我們原來一直想叫,都不好意思,該離校了,再也不能天天見您了,讓我們今天叫您一次吧!”伴隨著她們的叫聲,淚水打濕了大家的衣襟……
高華敏的孩子剛上小學,卻被十五六歲的孩子喊媽,換做一般人可能接受不了,但對于高老師來說這個稱呼卻飽含著深厚的情誼,無上的榮光,是教師心頭最甜蜜的獎賞。
一代又一代的傳承,是對教師二字的最佳詮釋
“媽媽”這個稱呼,是高華敏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愛崗敬業、默默奉獻換來的:
2021年1月,全市九年級期末考試在即,正上課的高高華敏忽然覺得心臟很不舒服,講了上句提不起下句,心慌的厲害。
這一段時間太累了,高華敏本來身體就不太好,這下心臟開始報警了!
可近一百個孩子面臨著如此重要的考試,她不忍丟下學生自己休息,就讓學生先做題,慢慢地喝幾口水,平靜一下,堅持把課上完。
接下來的兩天時間,她帶著24小時心臟監測器堅持給學生上課……這是不是像極了高老師的爺爺,為了工作甚至不顧惜自己的身體?
“媽媽”這個稱呼,也是高華敏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換來的:
一次上課前,她走進教室,發現班里亂糟糟的,紙屑飄得到處都是,她沒有大聲訓學生,只是深深地看了大家一眼,然后拿起掃把掃起來。
這一舉動引起了同學們的注意,教室里鴉雀無聲,同學們默默拿起掃把行動起來。
這就是師德的力量,身教重于言教,就像高華敏的爺爺和爸爸對高老師的影響那樣……
教育初心孕育桃李芳華
高華敏今年教兩個畢業班的數學課,九年級適應性測試剛過,2110班一向開朗的劉卓軒忽然變得沉默起來,上課也不再聽講,只是一個勁兒地悶著頭睡大覺。
剛開始她想著這孩子是不是晚上學習太累了,白天撐不住才睡,就在上課時輕輕叫醒這位同學,告訴她要注意學習效率,晚上早點睡,白天認真聽講。
但是過了兩三天,發現她還是這個樣子,高華敏著急地聯系孩子母親了解情況,原來這位同學的父親前幾天心臟病發作突然病逝,本來成績就不太好的她受到了打擊,一下子變成了破罐子破摔的樣子。
為了幫助她站起來,努力應對中考,高華敏抓住每一個機會找她談心,在生活和學習上幫助她。
慢慢地高華敏走進了孩子的內心,認真地幫她分析面臨的實際情況,鼓勵她持續努力創造奇跡。
學生們每天在校學習時間安排的十分緊湊,為了幫她盡快提高成績,高華敏把自己兩個年幼的孩子放在一邊,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幫她一對一地查漏補缺。
得知情況的孩子母親過意不去,給高華敏的支付寶里轉了300塊錢,高華敏又原封不動的把錢轉給了孩子母親。
多年來,只要知道學生有困難,總會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的她怎會接下學生家長的錢呢?
劉卓軒看到老師的付出努力,開始拼命學習,上課困了,站起來繼續聽,實在堅持不住了,就往自己的胳膊上掐……
經過師生共同努力,這個原來數學及格都困難的孩子今年中招考試考了92分,順利進入了心儀的高中。
高華敏不僅傳承了祖輩和父輩的教風家風,還發揚光大,把教育做的更加細致入微,潤物無聲……
教育世家是一種傳承,“薪火相傳育桃李”背后是幾代人的嘔心瀝血,孜孜以求:
他們數十年如一日堅守在普通的教師崗位上,春風化雨,教書育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遍遍書寫著“長大后我就成了你”的故事。
教育世家是一種榮譽,是幾代人愛崗敬業、甘為人梯的崇高師德的體現:
他們堅守教學一線、接力奉獻,,提醒著廣大教育工作者牢記責任、不負重托,立德樹人、與時俱進。
火種已經播下,夢想正在燎原,桃李芬芳大道寬!
(河南商報 高嵩 通訊員 毛偉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