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經濟是指利用互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整合、分享海量的分散化閑置資源,滿足多樣化需求的新經濟形態。加快培育和發展分享經濟有利于促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資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倒逼經濟轉型升級,釋放發展潛力和活力,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由于我省人口眾多、消費市場廣闊、區位交通便捷、轉型發展迫切,為發展分享經濟提供了必要的基礎條件。同時,由于我省是全國七大互聯網信源集聚地,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用戶龐大,資源分享基數巨大,這也為我省加快發展分享經濟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條件。需要注意的是,當前文化觀念落后、誠信體系薄弱、政策法規缺失、本土創新不足、監管方式滯后等因素使分享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挑戰。加快培育和發展分享經濟,迅速搶占全新經濟模式的成長紅利,需要著力做好以下幾個方面:
加強政策引導,營造成長環境。分享經濟發展對現有制度和管理帶來的挑戰,不能簡單粗暴地用固有的條條框框予以否定和扼殺,而應當以更加包容的態度、更加積極的政策,不斷營造分享經濟發展的寬松環境。及時推動修訂妨礙分享經濟發展的政策法規,放寬市場準入條件,降低行業準入門檻,通過分類管理、試點示范等方式,依法為分享經濟的發展營造政策環境。加大財政支持力度,出臺稅收優惠政策,創新金融服務模式,構建持續發展環境。例如,將分享經濟納入政府采購范疇,鼓勵各級機構使用分享經濟平臺進行采購、交通和住宿等;為分享經濟創業者提供辦公空間、咨詢和活動經費等支持,對有突出貢獻的企業給予資金支持和免費宣傳等。鼓勵金融機構在風險可控和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為分享經濟平臺企業開展金融服務創新。
堅持市場主導,注重本土創新。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尊重市場選擇,激發大眾智慧,積極鼓勵各類分享經濟平臺企業發展。構建分享經濟運營模式的關鍵在于科學有效地組織利用資源,要創新運營模式,采取差異化的競爭策略,嘗試開放多元分享模式,提高對閑置資源的利用效率。深入挖掘市場需求,找準人民群眾的真正需求。支持分行業、分地域探索發展分享經濟,及時總結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完善配套制度,健全誠信體系。打通市場層和監管層之間的信用數據通道,實現各類行政管理征信與平臺企業的有效對接,使平臺企業對服務提供者的資質審查更加全面、真實、有效,減少因信用體系建設不完善帶來的漏洞和風險。加強信用記錄、風險預警、違法失信行為等信息資源在線披露和共享,為經營者提供信用信息查詢、企業網上身份認證等服務。深化信用信息運用,建立健全守信激勵機制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彌補法律空白,完善包括版權、商標、專利等在內的知識產權制度,切實保障參與分享經濟的個體利益。鼓勵保險機構創新服務,或與分享經濟平臺合作成立賠付基金,或雙方合作提供保險產品,為分享經濟參與者提供必要的保險服務,以吸引更多人參與分享經濟。
完善監管模式,實現協同治理。注重消費者權益和安全保護等公共政策目標方面的監管,針對出現的問題以及存在的隱患,堅持問題導向,根據企業的運營數據以及消費者的反饋等,建立相應的監管規則,規范分享經濟的發展。鼓勵行業組織建立健全行業標準規范和規則制度,明確平臺企業在質量管理、信息內容管理、知識產權、申報納稅、社會保障、網絡安全等方面的責任和義務。鼓勵分享經濟企業向良好監管和自律的方向發展,引導其通過積極開展與信用評估機構、誠信體系服務機構以及保險公司開展合作,完善企業的風險防控,通過整合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及行業協會等資源,創新更為安全的運營方式,努力提升自身在公眾中的規范性和信譽度。
推廣分享理念,提升參與熱情。努力打造網絡強省,不斷提升農村、山區等地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普及互聯網教育,消除數字經濟鴻溝,使更多人融入分享經濟平臺,貢獻自己的資源和力量。借助分享經濟思維,引導公共資源對市民開放,通過建設提高空間、物質、技術等限制資源使用效率的設施,創造更多參與途徑,不斷提升社會公眾參與分享經濟的熱情。完善數據統計機制,科學設定數據收集指標,有效統計分享經濟的貢獻,為政府決策提供精準數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