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伊始,已經過了傳統大學生畢業入職的高峰期,畢業生們幾乎都走上了工作崗位,也收獲了人生第一筆工資。但在畢業生中,“卡奴”“月光族”比比皆是,甚至很多畢業生還在依靠父母“經濟支援”。
剛畢業的大學生收入確實不高,那么畢業生該不該理財呢?本期話題,讓我們關注新畢業的社會新人如何理財。
A應屆畢業生薪酬普遍不夠理想
9月是職場新人集中入職的月份。無數年輕人辭別校園,走進職場,披掛上陣,開啟人生新的一頁。那么,職場新人的薪資情況如何?對此,記者近期做了一項小型調查。
參與本次小調查的25名鄭州市應屆畢業生中,調查顯示,五成的畢業生工資水平月薪在3000元至5000元之間,四成的畢業生月薪在3000元以下(見上圖)。
“3000元的月薪,確實很不理想。離開了校園,租房、吃飯、交通、通訊都需要錢,這點工資確實僅僅夠維持基本生活的,更別談存錢了。”提及自己的收入,職場新人小王說,希望這個階段不會太長。收入水平稍高的小蔡則表示,自己月薪4500元,雖然比月入3000元的同齡人稍高一點,其實每個月能節省下來的資金也非常有限。“我算了算,每個月只能省下500塊,可是這一點點錢能干什么呢?想投資估計也達不到投資門檻吧。”小蔡無奈地說。
B職場新人理財要趁早
“理財要趁早,對于初入社會的職場新人更是如此。”銀行理財師提醒新入職的新人,要想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提高收入水平,一定要盡早確立理財意識。
他提醒職場新人,理財與否與收入高低無關,理財更不是富人的專利。即使收入不高,但如果擁有良好的理財規劃,同樣會獲得較高的生活保障。
那么,收入有限的職場新人想要理財,應該從哪里開始,怎么做呢?
理財專家提醒,理財不妨從多方面著手。
C新人理財開源節流做好規劃
理財的第一步,就是要開源節流,準備好第一筆理財基金。
對于職場新人來說,首先要了解自己的錢都花到哪里去了,記賬是最好的方法。
調查顯示,職場新人的每月開支中,住宿費和伙食費以及購物所需的費用幾乎占每月工資的90%,可見剛畢業的同學特點是財富積累較少,所以首先要節流。理財師提醒說,職場新人要學會一分錢掰成兩半花,比如,購物費可適當減少,住宿則不妨考慮合租的方式,以降低支出。
D積少成多活用銀行儲蓄存款
職場新人們每月的結余不多,因此,在選擇理財方式時,只能首選投資門檻較低的投資渠道。
首先,畢業族要學會存錢。工作初期,工資水平并不高,可以選擇零存整取的儲蓄方式每月固定存額,一般5元起存,存期分一年、三年、五年,存款金額由儲戶自定,每月存入一次,畢業族可以每月省出幾百元存入銀行賬戶,到期支取本息,其利息計算方法與整存整取定期儲蓄存款計息方法一致。幾年后你會突然發現自己還有一個小金庫。
E選擇合適的理財方式
當然,理財可不是光存錢,有一定節余以后,要考慮投資。
新畢業的職場新人可以首先考慮抗風險能力較強的理財產品。有一定基礎后,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以及承受能力,選擇其他的投資方式。
比如,資金量適中的,選擇固定收益類的投資,以復利計息。時間越長,投資到后面賺的錢也越多;而對于資金量偏少的,一些基金的定投投資可能較為適合。
如今,手機銀行日益普及、線上理財渠道越來越多,職場新人們只要充分利用好這些線上的投資工具,就可以節省時間,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嘗試投資。目前,除了余額寶之外,不少銀行也推出了門檻較低的投資理財產品,投資非常靈活方便。一些具有國資背景的P2P網絡理財,投資門檻也不高。職場新人們不妨睜大雙眼,篩選適合自己的理財渠道,選擇靠譜的線上理財平臺,充分運用好這些理財產品和投資渠道,及時將手頭余錢轉入理財產品,積少成多。
F高風險投資需慎重對待
對于直接投資股票,理財專家提醒年輕人,需要慎重考慮。畢竟年輕人投資經驗不足,且資金也較為“寶貴”,而直接投資股票的風險也比較大,遭遇損失也很不好。因此,建議利用機構來投資或許會比較好,比如股票型基金,是通過專業機構選擇持有一系列的股票,買基金相當于一次買眾多的股票,此方式可降低個人選擇單只或多只股票帶來的投資判斷不夠專業、風險過于集中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