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有義烏,北有穰東。”在中國服裝產業發展的歷程中,位于豫西南鄧州的傳統服裝名鎮穰東鎮占據著特殊重要的地位。有著服裝產業的基礎,再有后來的發展壯大,從最初簡單的攤位零售,發展到后來異常火爆集服裝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批發市場,僅“穰東造”男女褲每年生產、銷售達5000多萬條,產品暢銷全國30多個大中城市。
穰東鎮是國家重點鎮、國家級特色小鎮、國家級經濟發達鎮、中國褲業名鎮、中原服裝名鎮、阿里巴巴淘寶小鎮,可以說豫西南紡織服裝產業的“根”就在穰東鎮。
一俊遮百丑。產業發展過程中,商戶們淳樸善良,市場經營井然有序遮住了市場管理過于自治的缺陷;服裝產業的產銷兩旺遮住了服裝加工企業前店后廠、產業布局小散亂、品牌化意識弱、服裝龍頭企業少的缺陷;服裝市場多年的安全無事遮住了消防通道經常被占,市場消防安全隱患較多的缺陷。近年來,市鎮兩級黨委、政府針對這些問題,破舊立新,舉措不斷,不斷推動穰東服裝邁向新高度,走上新征程。
立市場新規,管理水平邁向新高度
多年來,穰東服裝市場的管理都是以“政府搞服務,市場為主體”的管理理念,市場管理高度自治。在這種管理模式下,利在于完全激發了市場活力,弊在于市場管理弱化,消防問題積病較深。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穰東鎮在廣泛座談,充分調研的基礎上,科學分析,合理設置,成立穰東鎮服裝市場管理辦公室。10月12日下午,服裝市場管理辦公室成立大會順利召開,鄧州市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穰東鎮黨委書記楊旭,鎮長蘇亞珍等領導出席并講話。
服裝市場運營管理工作堅持市場化運作,但與以往不同的是實行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分工合作、商戶共建的模式,由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牽頭,在政策層面、法律層面、框架方面予以指導;各成員單位參與,依據各自職責開展日常工作,并承擔相應的責任;以商戶自治管理為主要形式,街長分包街區,商戶對周邊鄰里互助和門前三包。規范市場內經營秩序、消防安全、環境衛生和社會治安,開展商戶信用評價、信息公示等工作,熱情接待投資商人和外來進貨客商,積極營造社會認可,商戶滿意的營商環境。
立產業新局,產銷模式邁向新高度
穰東的優勢在服裝、特色在服裝、活力在服裝,整體經濟實力的提升也在服裝。據不完全統計,該鎮擁有服裝加工企業200多家,自主品牌62個,形成了戶有個體加工廠、村有衛星加工點、鎮有現代化服裝廠的格局。然而當下這種格局,與鄭州、義烏、常熟等地的規范化、規模化服裝市場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前店后廠的發展模式已讓穰東服裝產業進入瓶頸期。
為了解決以往前店后廠,生產上各自為戰、標準不一及企業發展受限制的問題,穰東鎮按照龍頭帶動、市場基礎、園區集聚、產業集群的思路,一期占地73畝,投資2.6億元的服裝工業園區即將建成,建成后擁有標準化廠房16棟,建筑面積約9萬平方米,可入駐服裝企業68家。
穰東鎮黨委書記楊旭告訴記者,穰東服裝產業園的建設是本地服裝加工企業期待已久的項目。產業園建成后,可以促進個體抱團發展,形成集群效應,打造龍頭品牌企業,促進鎮里分散在各個村莊的服裝加工企業進駐服裝產業園,確保在較短時間內實現服裝加工業在集聚中提升,二期將引進國內外知名品牌進駐,以先進發展企業引領,拉動本地服裝產業在智能制造上得到新提升。據了解,穰東鎮服裝產業園已升級為鄧州市經濟開發區穰東紡織服裝園區運行,規劃總占地1800畝,享受鄧州市招商引資優惠政策,推動紡織服裝產業集聚式經營,跨越式發展。
立黨建聯動,資源整合邁向新高度
穰東鎮服裝市場管理辦公室的成立絕非偶然,這是因為背后有強大的服裝產業聯合黨工委做后盾。2020年4月23日,在鄧州市委組織部的指導下,穰東鎮服裝產業聯合黨工委正式揭牌。為推動穰東鎮黨建鏈與服裝產業鏈同步延伸,穰東鎮采取“社區+協會+企業+院校+金融+機關”的聯合發展模式,把服裝產業集中的東、西、南三個社區黨支部,服務服裝產業發展的村鎮發展中心黨支部,工商所黨支部,穰東鎮商會黨支部,提供技術支持的南陽科技職業學院機械制造與自動化系黨支部、鄧州市商務局黨組,提供金融服務的鄧州市農商銀行小微金融黨支部,和穰東鎮服裝協會加工業分會、批發業分會、電商業分會這3個功能性黨支部聯合起來組建穰東鎮服裝產業聯合黨委。充分發揮黨組織的政治引領和產業帶動作用,實現同類企業相互交流、黨建資源整合共享、創新人才共育共建、企業產品需求對接、服裝產業做大做強的目的。
一業興,百業興。穰東鎮圍繞服裝產業發展,積極探索創新服裝產業轉型,?出服裝產業發展的新路子。如今,服裝產業已成為穰東鎮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力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增長點、高品質生活的支撐點和發力點,推動鄉鎮美、產業優、百姓富的有機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