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報記者 師? 尹江勇
“嵩山”“神農”之后,萬眾矚目的“黃河”終于來了!
10月20日,黃河實驗室揭牌。我省首批成立的三家省實驗室,將為全省重塑實驗室體系探索路徑、積累經驗、提供范式。
從7月17日的嵩山實驗室,到10月20日的黃河實驗室,短短100天內,先后在不同領域揭牌3家省實驗室,河南如此發力,究竟是為什么?
為何要密集揭牌省實驗室
答案就藏在前不久召開的省委工作會議中。
這次會議上,河南提出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強調“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實施以“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為首的十大戰略。
創新,是新發展格局下加快建設現代化河南的必然選擇,成為河南發展避不開的關鍵詞。
但創新并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何匯聚創新動能,提升創新源頭供給能力?“整合重組實驗室體系”,成為河南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
省實驗室,一直被視為國家實驗室的“預備隊”,是承載各地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高端平臺。建設省實驗室,就是為了強化對高質量發展的科技支撐。
往上看,這是整合省內優質資源、借助外智外腦促進科技創新,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謀劃爭創國家實驗室的必經之路;往下看,這是面向省內重大戰略需求和重大科學問題,高位嫁接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謀篇布局未來產業的最優選擇。
2017年以來,全國各地紛紛發力省實驗室建設:廣東總投資超600億元,分三批建設10家省實驗室,數量和規模已領跑其他省份;浙江省實驗室增至6家,已形成對“互聯網+”、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的全覆蓋;江蘇的3家省實驗室則緊扣國家實驗室功能定位,匯聚一大批“國字號”資源,讓科創力量聚焦最有基礎、最有優勢和最需突破的領域……
此時再不奮勇爭先,更待何時?
省實驗室能給河南帶來什么
看似“高高在上”的省實驗室,其實和每一個河南人息息相關。
用手機掃二維碼買一杯飲料,在公積金官網上查詢自己的房貸……各種各樣的數據,“拼成”數字社會的模樣。作為嵩山實驗室研究方向之一的數字社會治理現代化,就是要通過技術手段建立更柔性、更前瞻的智慧化治理體系與方法。
揭牌后僅3個月,嵩山實驗室就已和中科院、華為、阿里巴巴及多所省內外高校完成了首輪洽談,將在數字治理現代化等領域開展廣泛的科研合作。
嵩山實驗室能做的遠不止這些。它將致力于突破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基礎核心問題,從而輻射和帶動河南萬億級信息產業的發展。
神農種業實驗室對農業大省河南而言,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子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神農種業實驗室揭牌,對于我省破解種業“卡脖子”難題意義重大。
當前,河南種業企業“散、弱、小”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全省近700家種業企業中,約80%沒有研發隊伍,缺乏創新能力。
成立神農種業實驗室,就是要強化高端引領作用,打通種業創新鏈條,依托科研創新的力量讓河南農業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扛穩農業“糧袋子”。
河南未來如何落子
目前揭牌成立的3家省實驗室,目標定位十分明確——
嵩山實驗室致力于突破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基礎核心問題,神農種業實驗室主要致力于解決種業的重大科學問題,黃河實驗室錨定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它們的研究方向實現突破后,都將帶動新的產業發展。
“嵩山”“神農”“黃河”之后,下一步如何落子?
9月24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關于構建一流創新生態、建設國家創新高地”新聞發布會上已經明確:
“十四五”期間,將面向重大戰略需求,面向重大科學問題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謀篇布局,整合省內創新資源,充分利用省外合作資源,高標準謀劃建設10家突破引領、綜合集成的省實驗室,使之成為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業化對接融通的引領陣地和源頭支撐,成為國家實驗室的“預備隊”。
一方面增加數量,擴大規模,形成省實驗室體系;另一方面,布局未來產業和新興領域,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科技攻關。這背后,以“前瞻30年”的眼光、視野來布局,是關鍵所在。
省委咨詢組研究員張占倉認為,建設省實驗室矩陣,有助于打造一支進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的河南梯隊,在建設國家創新高地中,產生一批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研發成果。
黃河蜿蜒壯闊,嵩山偉岸雄壯,神農造福人類,源源不斷為華夏兒女注入精神力量,帶來希望。
河南正以實驗室體系重組為契機,加快形成一流創新生態、創新平臺、創新制度、創新文化,跑好科技創新“最先一公里”。 (編輯 施尚景)
“嵩山”“神農”之后,萬眾矚目的“黃河”終于來了!
10月20日,黃河實驗室揭牌。我省首批成立的三家省實驗室,將為全省重塑實驗室體系探索路徑、積累經驗、提供范式。
從7月17日的嵩山實驗室,到10月20日的黃河實驗室,短短100天內,先后在不同領域揭牌3家省實驗室,河南如此發力,究竟是為什么?
為何要密集揭牌省實驗室
答案就藏在前不久召開的省委工作會議中。
這次會議上,河南提出建設國家創新高地,強調“把創新擺在發展的邏輯起點、現代化建設的核心位置”,實施以“創新驅動、科教興省、人才強省”為首的十大戰略。
創新,是新發展格局下加快建設現代化河南的必然選擇,成為河南發展避不開的關鍵詞。
但創新并非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如何匯聚創新動能,提升創新源頭供給能力?“整合重組實驗室體系”,成為河南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舉措。
省實驗室,一直被視為國家實驗室的“預備隊”,是承載各地科技創新發展的重要高端平臺。建設省實驗室,就是為了強化對高質量發展的科技支撐。
往上看,這是整合省內優質資源、借助外智外腦促進科技創新,對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謀劃爭創國家實驗室的必經之路;往下看,這是面向省內重大戰略需求和重大科學問題,高位嫁接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謀篇布局未來產業的最優選擇。
2017年以來,全國各地紛紛發力省實驗室建設:廣東總投資超600億元,分三批建設10家省實驗室,數量和規模已領跑其他省份;浙江省實驗室增至6家,已形成對“互聯網+”、生命健康和新材料三大科創高地的全覆蓋;江蘇的3家省實驗室則緊扣國家實驗室功能定位,匯聚一大批“國字號”資源,讓科創力量聚焦最有基礎、最有優勢和最需突破的領域……
此時再不奮勇爭先,更待何時?
省實驗室能給河南帶來什么
看似“高高在上”的省實驗室,其實和每一個河南人息息相關。
用手機掃二維碼買一杯飲料,在公積金官網上查詢自己的房貸……各種各樣的數據,“拼成”數字社會的模樣。作為嵩山實驗室研究方向之一的數字社會治理現代化,就是要通過技術手段建立更柔性、更前瞻的智慧化治理體系與方法。
揭牌后僅3個月,嵩山實驗室就已和中科院、華為、阿里巴巴及多所省內外高校完成了首輪洽談,將在數字治理現代化等領域開展廣泛的科研合作。
嵩山實驗室能做的遠不止這些。它將致力于突破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基礎核心問題,從而輻射和帶動河南萬億級信息產業的發展。
神農種業實驗室對農業大省河南而言,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國以農為本,農以種為先,種子是糧食安全的重要保障。神農種業實驗室揭牌,對于我省破解種業“卡脖子”難題意義重大。
當前,河南種業企業“散、弱、小”的問題還比較突出,全省近700家種業企業中,約80%沒有研發隊伍,缺乏創新能力。
成立神農種業實驗室,就是要強化高端引領作用,打通種業創新鏈條,依托科研創新的力量讓河南農業走上高質量發展道路,扛穩農業“糧袋子”。
河南未來如何落子
目前揭牌成立的3家省實驗室,目標定位十分明確——
嵩山實驗室致力于突破新一代信息技術領域的基礎核心問題,神農種業實驗室主要致力于解決種業的重大科學問題,黃河實驗室錨定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它們的研究方向實現突破后,都將帶動新的產業發展。
“嵩山”“神農”“黃河”之后,下一步如何落子?
9月24日,在省政府新聞辦召開的“關于構建一流創新生態、建設國家創新高地”新聞發布會上已經明確:
“十四五”期間,將面向重大戰略需求,面向重大科學問題和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發展壯大、未來產業謀篇布局,整合省內創新資源,充分利用省外合作資源,高標準謀劃建設10家突破引領、綜合集成的省實驗室,使之成為基礎研究與應用基礎研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產業化對接融通的引領陣地和源頭支撐,成為國家實驗室的“預備隊”。
一方面增加數量,擴大規模,形成省實驗室體系;另一方面,布局未來產業和新興領域,瞄準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科技攻關。這背后,以“前瞻30年”的眼光、視野來布局,是關鍵所在。
省委咨詢組研究員張占倉認為,建設省實驗室矩陣,有助于打造一支進入國家戰略科技力量體系的河南梯隊,在建設國家創新高地中,產生一批在國內外有重要影響的研發成果。
黃河蜿蜒壯闊,嵩山偉岸雄壯,神農造福人類,源源不斷為華夏兒女注入精神力量,帶來希望。
河南正以實驗室體系重組為契機,加快形成一流創新生態、創新平臺、創新制度、創新文化,跑好科技創新“最先一公里”。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