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明媚的季節里,漫步在南陽市鎮平縣老城區主河道邊,一行行垂柳微風蕩漾,倒映在清澈的河水里美景如畫。夕陽西下,沿著景觀路一起賞花賞魚賞風景,別是一番景趣。
“縣城變樣了,往日的臭水溝如今一汪清水流,河道里也不見了生活垃圾,更新的城市形象更清新。”10月21日,家住縣城的王會蘇與家人一道閑情散步深有體會地說,清水入城后給玉鄉鎮平增添了一道道亮麗的風景。
“清水入城”行動是鎮平縣建設近悅遠來、宜居宜業美麗家園的重要舉措,按照先易后難、分步實施的原則,首先實施西三里河蓄水工程。西三里河全長4689米,縱穿縣城南北,是老城區主河道之一,實現蓄水的關鍵環節在于河道內的污水管網堵漏加固,避免蓄水后河水進入污水管網,從而導致下游污水處理廠水量超標。
為確保西三里河蓄水成功,實現清水入城,全縣組織制定了《西三里河排污管網堵漏加固維修施工方案》,針對地下密閉環境中有限空間作業,制訂了防中毒、防溺水、防塌方、防觸電等安全管理應急方案,并詳細部署具體施工方法,明確了全線蓄水的工程目標。
工程全面開工后,面對汛期河道內水流量大、管道內堵漏空間狹窄、施工難度大,缺乏施工經驗等各種困難,縣住建局不講條件,不講代價,從內蒙古聘請管道堵漏專家現場指導,采用新工藝、新材料破解技術難題,科學組織,精心施工。同時深入一線現場辦公,解決新老管材銜接、沿河居民污水排放、蓄水后河水是否通過護坡滲入沿河居民地下室等實際問題。
針對西三里河沿岸居民密集,污水管網縱橫交織,查找管網滲漏點難度較大,且無現成經驗可循的情況,縣住建局迎難而上,逐段逐井逐點排查出所有的滲漏點后,科學制定方案,精心組織施工。整個平均每天出動挖掘機4臺,人工70余人,并將施工人員分為9個班組:焊接班組2個,堵漏包封班組1個,土建施工班組6個,多點多面多班組同時開展作業,交叉施工,通過內襯修補、包封、更換等多種方式治理滲漏點,保證工程質量和進度。
分段蓄水,穩步推進。選取六小橋——健康路段進行蓄水實驗中,縣住建局班子成員身先士卒,進入管道內部,檢查治理效果,通過示范引領,帶動全體參建人員深入一線,確保“滴水不漏”。干一天頂一周,干一周頂一月。西三里河管網治理工程,共排查河道4678米,處理滲漏點1238處,包封加固管道4300米,現場辦公32次,解決實際問題76個。
金秋十月,縣城西三里河實現全線蓄水,一水入城、滿目皆畫,沿河居民拍手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