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綠揚
歷史的畫卷,在砥礪前行中鋪展;時代的樂章,在不懈奮斗中奏響。
回首過去的五年,河南工會全心全意服務職工群眾的每一個腳印,都展現出踏石有痕的力量——
五年來,無論是車間板房,還是田間地頭,工會組織建到哪里,對職工群眾的服務就延伸到哪里。
五年來,無論是在天災面前,還是在危難面前,工會始終急職工所急想職工所想,維權幫困也越來越精準有力。
五年來,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在團結動員職工建功立業的同時,也讓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更加彰顯。
五年來,與時俱進的工會建設亮點紛呈,愈加深入的工會改革及“互聯網+工會”服務讓職工群眾有了更多實打實的獲得感……
已建各類基層工會組織16.88萬家,工會會員達1562.17萬人,689.1萬名農民工加入工會大家庭,各級工會共籌集送溫暖資金7.9億元,慰問困難企業4.5萬家、困難職工88萬戶,幫助農民工平安返鄉20.6萬人次,為500萬高危行業職工建立職業健康檔案……一系列醒目數字的背后,彰顯河南工會人的初心和堅守。
“過去五年,在省委和全總的堅強領導下,全省各級工會切實擔負起引領職工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責任,以改革創新為強大動力,找準黨政所需、職工所盼、工會所長的著力點,重點關注一線職工、困難職工、農民工等群體,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影響的工作品牌,用實效打動職工、溫暖職工、影響職工、贏得職工,不斷展現新時代工會組織新作為。”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寇武江說。
堅定不移聽黨話 矢志不渝跟黨走
“是黨員,就應該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2008年12月,我退伍后成為一名石油工人,一身‘橄欖綠’換成‘中國紅’,雖然服裝的顏色變了,崗位職責變了,但我的初心使命永遠不變……”
今年上半年,省總工會開展了“中國夢·勞動美——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河南省職工演講比賽活動。來自全省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代表走上舞臺,講述著16.7萬平方公里中原大地蓬勃發展背后那些不為人知的奮斗故事。廣大職工在謳歌中國夢、禮贊勞動美中,展現著新時代河南職工風采。
五年間,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的職工文化,省總工會組織了“千名勞模大工匠·萬場大宣講”“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宣講”“中國夢·勞動美——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河南工會勞模宣講等活動;舉辦“勞動筑夢”演講比賽2.7萬場次,累計參與職工100萬人;持續開展萬場演出下基層活動,共組織演出5.12萬場,覆蓋職工800余萬人;開展萬場文化活動進基層1.6萬場,參與職工196萬人。為強化對職工思想的教育引導,全省各級工會投入2.86億元,建成職工書屋上萬家,豐富和活躍了職工精神文化生活,廣大職工的思想文化素養得到新提升。
聚力打造大工匠 職工群眾爭出彩
國網河南電力公司職工陶留海是一名從普通送電工成長起來的帶電作業技能專家,前不久,他剛剛榮獲“中華技能大獎”。在我省,通過各級工會的培養和挖掘,每年都有一大批像陶留海一樣的工匠型人才從幕后走向臺前。
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推進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省總工會積極舉辦職工技術運動會,打造“互聯網+職工技能培訓和網上競賽”新平臺,參與“網上練兵”的職工從2017年的2萬多人次增長到2020年的3000多萬人次。
同時,實施職工素質提升工程,幫助52萬名職工提升學歷等級;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河南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建設被列入全國第二批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在中原大工匠選樹上,帶動各級工會選樹工匠人才1.1萬名,創建各級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5630家。
企業參與熱情高漲、職工個個摩拳擦掌。省總工會持續在全省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中開展“六比一創”競賽,在耗能大戶和排污重點企業開展“三比兩降”節能減排競賽,每年參與的項目或企業均在1000家以上;每年在省產業系統舉辦省級工種技能競賽100多個,帶動各省轄市組織競賽工種1000多個,參賽職工1100余萬人。
2016年以來,全省各級工會共推薦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105名,評選表彰河南省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1198名,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榮獲全國和省五一勞動獎、工人先鋒號。
在有為中有位。省總工會積極深化勞模關愛工程,開展勞模療休養和困難勞模慰問幫扶工作,聯合新華保險河南分公司,連續兩年為全省5萬名市級以上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免費贈送保額50億元的人身意外保險,在全社會形成了學習勞模、關愛勞模、爭當勞模的濃厚氛圍,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更加得到彰顯。
打造維權新機制 善做職工“貼心人”
“滿意滿意,真是太謝謝咱工會了!”——這一聲感謝,來自一位名叫張新軍的農民工。2018年10月,張新軍以勞務派遣工的身份在新鄉市一家建筑公司干活時,不慎摔傷骨折。然而,在工傷賠償方面,用人單位和派遣公司相互推諉,不愿負責。無奈之下,他來到新鄉市總工會求助。新鄉市總工會了解情況后立即給屬地工會下發了《勞動法律監督告知書》,在當地法院、人社部門和工會法律服務志愿者的幫助下,張新軍不僅很快要回了醫療費和工資,還拿到了4萬元的賠償款。
過去五年間,全省各級工會每年都會辦結許多維權案件,如上述職工群眾與工會組織間的感人故事不勝枚舉。數據顯示,省總工會在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中,積極健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工作機制,全省集體協商動態建制率保持在90%以上;推進“2+N”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體系建設,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企事業單位14.2萬家,建制率82.35%;實行廠務公開制度的企事業單位14.1萬家,建制率81.79%。
同時,拓展“安康杯”競賽,參賽企業5.6萬多家,參賽職工960萬人;為500萬高危行業職工建立職業健康檔案,得到國務院安委會高度評價;建成工會主導的母嬰工作室1000余家、愛心托管班600余個……樁樁件件背后的工會溫情直達職工群眾心底,每一次雪中送炭的維權故事,都讓受助職工群眾從心里認準了工會是最親的“娘家人”。
幫扶群眾心貼心 解困脫困實打實
今年5月,在中華全國總工會發布的關于表揚在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中作出重要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的通報中,我省多家工會組織榜上有名。過去五年,扎實推進困難職工解困脫困,一直是河南工會努力的方向。
讓工會組織往基層再推進一些,讓工會服務的手臂離職工群眾更近一些。五年來,各級工會累計完成困難職工脫困解困41.5萬戶;打造四級幫扶網絡,不斷拓展送溫暖、幫扶活動范圍,各級工會共籌集送溫暖資金7.9億元,慰問困難企業4.5萬家、困難職工88萬戶,幫助農民工平安返鄉20.6萬人次;籌集“金秋助學”資金3.6億元,資助困難職工子女11.6萬人次……
一切的努力只為滿足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河南工會緊貼職工群眾所急所想所盼的訴求實際,支持建設戶外勞動者驛站,全省各級工會建設驛站6358個;支持對環衛工人提供免費早餐,惠及866萬人次;開展技能培訓48萬人次,為就業困難群體提供免費就業服務近100萬人次。
創業就業方面,探索完善工會借(貸)款促就業模式,累計發放小額借(貸)款1.28億元,帶動4.55萬人創業就業;舉辦特色網絡專場招聘會200余場,動態提供用工崗位數43萬個。
改革創新不停步 “活力工會”惠萬家
10月11日,鄭州市總工會組織召開“美團餓了么”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座談培訓會,深入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工作。這是近年來全省工會系統改革創新的一個縮影。
省總工會堅持建會、建制、建家“三建并重”,全省新建工會組織1.1萬家,全省鄉鎮、街道全部建會;新發展會員161萬人,其中農民工會員130余萬人。開展“貨車司機之家”建設試點工作,得到中華全國總工會肯定。
同時,建設河南職工服務平臺,采集會員信息1422萬人,打造“互聯網+”普惠服務職工新模式,開展普惠服務活動450場,瀏覽參與人員達1000萬人次,我省經驗得到中華全國總工會總結推廣。下載省總工會推出的服務廣大職工的生活服務及幫扶平臺“豫工惠”手機App,并實名認證會員后,可一鍵獲取幫扶、就業、法律援助、技能培訓等多項服務。
眼下,全省各級工會正在加強工會官方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興媒體的建設,拓展服務職工新渠道,打造“指尖上的職工之家”,職工輕點手機,工會活動、權益維護、服務項目等盡收眼底,切實把“職工之家”的溫暖送到了職工群眾手中。
防汛抗疫顯擔當 勇立潮頭譜新篇
今年,中原大地先后遭遇暴雨和疫情襲擊,當災難來臨,不需要號召、不需要動員,受災地區所有工會組織都盡一切可能、組織一切力量投入防汛抗疫之中。
面對暴雨汛情,省總工會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工作組,統籌負責全省工會系統參與防汛救災工作,省總工會安排830萬元,全省各級工會累計投入4751萬元防汛救災資金用于應急救災、過渡性生活補助、受災職工慰問和心理撫慰;開通7×24小時免費的河南職工抗災心理援助熱線,為廣大職工群眾的心理“防汛”貢獻一份力量。抗擊疫情期間,省總工會積極組織職工開展志愿服務、組織勞模捐款捐物、關愛疫情防控一線職工及家庭、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每一個小舉動都為受災職工群眾送去了溫暖的力量。
五年來,省總工會牢牢堅持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與黨政中心工作同頻共振,高舉維護職工權益旗幟,全心全意為職工群眾服務,堅持面向基層夯實基礎,以改革創新增強發展動力,工會工作方向明確,有聲有色、扎實有效,在打通聯系服務職工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的路上不斷前行。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作為。全省各級工會將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充分汲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重要論述所蘊含的強大力量,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我省工會系統形成生動實踐,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工作主線,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更好地履行忠誠黨的事業、竭誠服務職工的使命擔當,以‘守正創新’的精神做強‘工’字品牌,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貢獻工會力量。”省總工會主席王保存說。 (編輯 施尚景)
歷史的畫卷,在砥礪前行中鋪展;時代的樂章,在不懈奮斗中奏響。
回首過去的五年,河南工會全心全意服務職工群眾的每一個腳印,都展現出踏石有痕的力量——
五年來,無論是車間板房,還是田間地頭,工會組織建到哪里,對職工群眾的服務就延伸到哪里。
五年來,無論是在天災面前,還是在危難面前,工會始終急職工所急想職工所想,維權幫困也越來越精準有力。
五年來,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開展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在團結動員職工建功立業的同時,也讓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更加彰顯。
五年來,與時俱進的工會建設亮點紛呈,愈加深入的工會改革及“互聯網+工會”服務讓職工群眾有了更多實打實的獲得感……
已建各類基層工會組織16.88萬家,工會會員達1562.17萬人,689.1萬名農民工加入工會大家庭,各級工會共籌集送溫暖資金7.9億元,慰問困難企業4.5萬家、困難職工88萬戶,幫助農民工平安返鄉20.6萬人次,為500萬高危行業職工建立職業健康檔案……一系列醒目數字的背后,彰顯河南工會人的初心和堅守。
“過去五年,在省委和全總的堅強領導下,全省各級工會切實擔負起引領職工聽黨話跟黨走的政治責任,以改革創新為強大動力,找準黨政所需、職工所盼、工會所長的著力點,重點關注一線職工、困難職工、農民工等群體,形成了一批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有影響的工作品牌,用實效打動職工、溫暖職工、影響職工、贏得職工,不斷展現新時代工會組織新作為。”省總工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寇武江說。
堅定不移聽黨話 矢志不渝跟黨走
“是黨員,就應該兢兢業業,任勞任怨,用實際行動詮釋一名共產黨員的初心使命。2008年12月,我退伍后成為一名石油工人,一身‘橄欖綠’換成‘中國紅’,雖然服裝的顏色變了,崗位職責變了,但我的初心使命永遠不變……”
今年上半年,省總工會開展了“中國夢·勞動美——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河南省職工演講比賽活動。來自全省各行各業的勞動者代表走上舞臺,講述著16.7萬平方公里中原大地蓬勃發展背后那些不為人知的奮斗故事。廣大職工在謳歌中國夢、禮贊勞動美中,展現著新時代河南職工風采。
五年間,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打造健康文明、昂揚向上的職工文化,省總工會組織了“千名勞模大工匠·萬場大宣講”“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回信精神宣講”“中國夢·勞動美——永遠跟黨走奮進新征程”河南工會勞模宣講等活動;舉辦“勞動筑夢”演講比賽2.7萬場次,累計參與職工100萬人;持續開展萬場演出下基層活動,共組織演出5.12萬場,覆蓋職工800余萬人;開展萬場文化活動進基層1.6萬場,參與職工196萬人。為強化對職工思想的教育引導,全省各級工會投入2.86億元,建成職工書屋上萬家,豐富和活躍了職工精神文化生活,廣大職工的思想文化素養得到新提升。
聚力打造大工匠 職工群眾爭出彩
國網河南電力公司職工陶留海是一名從普通送電工成長起來的帶電作業技能專家,前不久,他剛剛榮獲“中華技能大獎”。在我省,通過各級工會的培養和挖掘,每年都有一大批像陶留海一樣的工匠型人才從幕后走向臺前。
省第十次黨代會以來,圍繞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推進群眾性經濟技術活動,省總工會積極舉辦職工技術運動會,打造“互聯網+職工技能培訓和網上競賽”新平臺,參與“網上練兵”的職工從2017年的2萬多人次增長到2020年的3000多萬人次。
同時,實施職工素質提升工程,幫助52萬名職工提升學歷等級;推進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河南省勞模和工匠人才創新工作室聯盟”建設被列入全國第二批產業工人隊伍建設改革試點。在中原大工匠選樹上,帶動各級工會選樹工匠人才1.1萬名,創建各級勞模工匠創新工作室5630家。
企業參與熱情高漲、職工個個摩拳擦掌。省總工會持續在全省重點工程建設項目中開展“六比一創”競賽,在耗能大戶和排污重點企業開展“三比兩降”節能減排競賽,每年參與的項目或企業均在1000家以上;每年在省產業系統舉辦省級工種技能競賽100多個,帶動各省轄市組織競賽工種1000多個,參賽職工1100余萬人。
2016年以來,全省各級工會共推薦表彰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105名,評選表彰河南省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1198名,一大批先進集體和個人榮獲全國和省五一勞動獎、工人先鋒號。
在有為中有位。省總工會積極深化勞模關愛工程,開展勞模療休養和困難勞模慰問幫扶工作,聯合新華保險河南分公司,連續兩年為全省5萬名市級以上勞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免費贈送保額50億元的人身意外保險,在全社會形成了學習勞模、關愛勞模、爭當勞模的濃厚氛圍,工人階級主力軍作用更加得到彰顯。
打造維權新機制 善做職工“貼心人”
“滿意滿意,真是太謝謝咱工會了!”——這一聲感謝,來自一位名叫張新軍的農民工。2018年10月,張新軍以勞務派遣工的身份在新鄉市一家建筑公司干活時,不慎摔傷骨折。然而,在工傷賠償方面,用人單位和派遣公司相互推諉,不愿負責。無奈之下,他來到新鄉市總工會求助。新鄉市總工會了解情況后立即給屬地工會下發了《勞動法律監督告知書》,在當地法院、人社部門和工會法律服務志愿者的幫助下,張新軍不僅很快要回了醫療費和工資,還拿到了4萬元的賠償款。
過去五年間,全省各級工會每年都會辦結許多維權案件,如上述職工群眾與工會組織間的感人故事不勝枚舉。數據顯示,省總工會在和諧勞動關系創建活動中,積極健全協調勞動關系三方工作機制,全省集體協商動態建制率保持在90%以上;推進“2+N”企事業單位民主管理制度體系建設,建立職工(代表)大會制度的企事業單位14.2萬家,建制率82.35%;實行廠務公開制度的企事業單位14.1萬家,建制率81.79%。
同時,拓展“安康杯”競賽,參賽企業5.6萬多家,參賽職工960萬人;為500萬高危行業職工建立職業健康檔案,得到國務院安委會高度評價;建成工會主導的母嬰工作室1000余家、愛心托管班600余個……樁樁件件背后的工會溫情直達職工群眾心底,每一次雪中送炭的維權故事,都讓受助職工群眾從心里認準了工會是最親的“娘家人”。
幫扶群眾心貼心 解困脫困實打實
今年5月,在中華全國總工會發布的關于表揚在城市困難職工解困脫困工作中作出重要貢獻的集體和個人的通報中,我省多家工會組織榜上有名。過去五年,扎實推進困難職工解困脫困,一直是河南工會努力的方向。
讓工會組織往基層再推進一些,讓工會服務的手臂離職工群眾更近一些。五年來,各級工會累計完成困難職工脫困解困41.5萬戶;打造四級幫扶網絡,不斷拓展送溫暖、幫扶活動范圍,各級工會共籌集送溫暖資金7.9億元,慰問困難企業4.5萬家、困難職工88萬戶,幫助農民工平安返鄉20.6萬人次;籌集“金秋助學”資金3.6億元,資助困難職工子女11.6萬人次……
一切的努力只為滿足職工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河南工會緊貼職工群眾所急所想所盼的訴求實際,支持建設戶外勞動者驛站,全省各級工會建設驛站6358個;支持對環衛工人提供免費早餐,惠及866萬人次;開展技能培訓48萬人次,為就業困難群體提供免費就業服務近100萬人次。
創業就業方面,探索完善工會借(貸)款促就業模式,累計發放小額借(貸)款1.28億元,帶動4.55萬人創業就業;舉辦特色網絡專場招聘會200余場,動態提供用工崗位數43萬個。
改革創新不停步 “活力工會”惠萬家
10月11日,鄭州市總工會組織召開“美團餓了么”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座談培訓會,深入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建會入會工作。這是近年來全省工會系統改革創新的一個縮影。
省總工會堅持建會、建制、建家“三建并重”,全省新建工會組織1.1萬家,全省鄉鎮、街道全部建會;新發展會員161萬人,其中農民工會員130余萬人。開展“貨車司機之家”建設試點工作,得到中華全國總工會肯定。
同時,建設河南職工服務平臺,采集會員信息1422萬人,打造“互聯網+”普惠服務職工新模式,開展普惠服務活動450場,瀏覽參與人員達1000萬人次,我省經驗得到中華全國總工會總結推廣。下載省總工會推出的服務廣大職工的生活服務及幫扶平臺“豫工惠”手機App,并實名認證會員后,可一鍵獲取幫扶、就業、法律援助、技能培訓等多項服務。
眼下,全省各級工會正在加強工會官方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客戶端等新興媒體的建設,拓展服務職工新渠道,打造“指尖上的職工之家”,職工輕點手機,工會活動、權益維護、服務項目等盡收眼底,切實把“職工之家”的溫暖送到了職工群眾手中。
防汛抗疫顯擔當 勇立潮頭譜新篇
今年,中原大地先后遭遇暴雨和疫情襲擊,當災難來臨,不需要號召、不需要動員,受災地區所有工會組織都盡一切可能、組織一切力量投入防汛抗疫之中。
面對暴雨汛情,省總工會第一時間成立專項工作組,統籌負責全省工會系統參與防汛救災工作,省總工會安排830萬元,全省各級工會累計投入4751萬元防汛救災資金用于應急救災、過渡性生活補助、受災職工慰問和心理撫慰;開通7×24小時免費的河南職工抗災心理援助熱線,為廣大職工群眾的心理“防汛”貢獻一份力量。抗擊疫情期間,省總工會積極組織職工開展志愿服務、組織勞模捐款捐物、關愛疫情防控一線職工及家庭、推動企業復工復產……每一個小舉動都為受災職工群眾送去了溫暖的力量。
五年來,省總工會牢牢堅持黨對工會工作的領導,與黨政中心工作同頻共振,高舉維護職工權益旗幟,全心全意為職工群眾服務,堅持面向基層夯實基礎,以改革創新增強發展動力,工會工作方向明確,有聲有色、扎實有效,在打通聯系服務職工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的路上不斷前行。
“新時代賦予新使命,新征程呼喚新作為。全省各級工會將始終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充分汲取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工人階級和工會工作重要論述所蘊含的強大力量,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我省工會系統形成生動實踐,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工作主線,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營造勞動光榮的社會風尚和精益求精的敬業風氣,更好地履行忠誠黨的事業、竭誠服務職工的使命擔當,以‘守正創新’的精神做強‘工’字品牌,為譜寫新時代中原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貢獻工會力量。”省總工會主席王保存說。 (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