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紅旗渠》在央視黃金檔熱播,讓人再次回憶起那段大山群眾與天斗爭的歲月。劇中吳念祖的原型,就是紅旗渠首張藍圖的設計師與繪制者吳祖太。更多人了解吳祖太,可能是源自今年5月央視的熱播劇《理想照耀中國》,其中由鄧倫主演的短片《天河》正是講述的吳祖太的故事。
1960年3月,吳祖太犧牲于山西王家莊紅旗渠工地查險隧洞內,是為開鑿紅旗渠獻出生命的第一人,也是唯一一位犧牲的外地人。如今,在他的故里新鄉原陽縣,不僅為吳祖太建起了展館,還掀起了學習吳祖太事跡的熱潮,涌現了一批先進人物。
【為紅旗渠繪制出首張藍圖】
深秋時節,氣溫驟降。10月25日傍晚,在夕陽的映襯下,吳祖太的墓前更顯莊重肅然。吳祖太的堂弟吳祖釗,向河南商報記者講述著吳祖太的一生。
1933年,吳祖太在原陽縣白廟村出生。6歲時,他隨父母逃荒至鄭州城郊,靠父親向城里賣水維持生計。1953年,他從國立黃河流域水利工程專科學校(今黃河水利職業技術學院)畢業,被分配到新鄉專署水利局工作。1958年,吳祖太調到林縣水利局工作,主持設計了南谷洞水庫大壩、人民英雄渠等重點水利工程。
吳祖太是家中獨子,母親曾多次催促他回家與未婚妻薄慧貞完婚。然而,吳祖太因工作任務繁重,3次推遲婚期。1959年春節,未婚妻薄慧貞徒步跋涉百余里,來到工地上看望吳祖太。工友們為他倆促成了一場再簡單不過的婚禮。相處僅5天,吳祖太就告別了新婚妻子,轉身深山接受“引漳入林”新的勘測設計任務。
1959年,林縣突遭大旱,水渠無水可引,水庫無水可蓄。為了解決用水難題,時任林縣縣委書記的楊貴發出了“重新安排林縣河山”的號召,專門研究“引漳入林”工程,也就是后來所說的紅旗渠。
70多公里的主渠道,全是懸崖峭壁,一山比一山高,一溝比一溝深。水平儀不夠用時,吳祖太就做了一種叫“水鴨子”的簡易水平儀來代替。有時水平儀在懸崖上找不到合適的支點,吳祖太就讓人用繩子把他吊在懸崖邊,以自己為支點測量渠線。吳祖太和其他技術人員一起,翻山越嶺,實地勘測,僅3個月,就拿出了《林縣引漳入林灌溉工程初步設計書》。
1960年2月,紅旗渠工程動工了,吳祖太擔任總指揮部工程股副股長,負責工程設計,既要依據勘測實況繪制每項工程設計圖紙,還要考慮每個工段施工的安全措施。“年輕的工程技術人員吳祖太,是當初紅旗渠工地少得可憐的科班出身的工程技術人員。小伙子長得很英俊,高個子,在工程技術上是挑大梁的……我對他的印象最深。” 楊貴在回憶錄中這樣寫道。
1960年3月28日傍晚,有工人報告說王家莊隧洞頂端裂縫掉土嚴重。吳祖太深入洞內察看險情,不幸遭遇洞頂坍塌,年僅27歲的吳祖太犧牲了。9年后,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紅旗渠竣工。如今,紅旗渠已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游景區。
【他的故鄉掀起學習熱潮】
今年3月28日,吳祖太犧牲61周年當天,吳祖太紀念館在白廟村落成。展館介紹了吳祖太的生平事跡,還原了他工作的部分場景,展示了他用過一些實物。一時間,新鄉市掀起了學習吳祖太先進事跡的熱潮,這里也成了弘揚紅旗渠精神、開展黨史學習教育的紅色基地和精神地標。
今年6月16日,原陽縣衛健系統組織工作人員集體參觀了吳祖太紀念館。在學習了吳祖太的英雄事跡后,大家紛紛表示,要秉承愛崗敬業的態度,時刻與黨章對標,向吳祖太學習,弘揚紅旗渠精神,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意識。
國慶節前后,每天都有500多人(次)前來吳祖太紀念館參觀學習,其中就包括河南師范大學的青年教師們。“吳祖太紀念館是一座傳承紅色基因的紀念館!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途上,一定離不開那一抹抹燦爛的中國紅,黃河兒女用鮮血和智慧譜寫了一曲曲英雄贊歌。”河南師范大學黨委宣傳部副部長冀虹飛說。
“對于當代青年就是要學習吳祖太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就是要學習將小我融入大我,將自己的青春年華奉獻給國家最需要的地方這種精神。”河南師范大學教師馮思淇說。
“一渠繞群山,精神動天下。”習近平總書記曾贊揚,“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遠不會過時。”截至10月25日,吳祖太紀念館吸引了鄭州、新鄉等地的200余家單位的近2萬人(次)參觀“打卡”。據吳祖太紀念館籌建人徐永立介紹,吳祖太紀念館計劃進行擴建,融入微型景觀,并打造紀念陵園。
【吳祖太精神代代相傳】
“革命烈士吳祖太為修建紅旗渠做出了不朽貢獻,為人民幸福不懈奮斗的崇高政治品格和偉大精神風范,時刻激勵著全縣干部群眾接續奮進、砥礪前行。”原陽縣委副書記、縣長郭新杰認為,學習吳祖太,就是要學習他立志報國的革命情懷,學習他一心為公的政治品格,學習他勇于創新、實事求是的專業作風,學習他敢于擔當、舍生忘死的斗爭精神。
據吳祖釗回憶,吳祖太犧牲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成了家長教育孩子時口中“別人家的孩子”。“吳祖太精神”實現了代代傳承,深深地影響著原陽人民,涌現了一大批先進人物。這位奮戰在修渠一線的年輕人,把整顆心、整個身都留在了太行深山,他如同一面鮮紅的旗幟,讓紅旗渠精神高高飄揚,激勵引領著后來人奮勇前行。
今年9月份,東安教育基金會的成立轟動了新鄉教育界。省人大代表、新鄉市人大常委、東安控股集團董事長堵召輝,發起成立該基金會,捐資800萬元,并承諾每年拿出1000萬元,持續投入1億元,助力新鄉市教育事業發展。“我是原陽人,從小聽著吳祖太的故事長大,他艱苦創業和無私奉獻的精神,無時不激勵著我奮發前進。”
近年來,堵召輝和他的企業累計在精準扶貧、愛心助學等方面捐贈3800萬元,涉及2萬余人次;定向救助原陽縣黃河灘區貧困家庭,結對幫扶了紅旗區、封丘縣、原陽縣的10余個村鎮,修建道路10余條。2020年初,堵召輝在新冠疫情爆發后第一時間向紅旗區捐款100萬元,并緊急騰出價值千萬的自有建設用地,無償提供給政府使用。
同為原陽籍企業家的尚廣強,也是“吳祖太精神”的傳承者。他安置了2100多名灘區農民、貧困群眾和殘疾人就業,并扶持周邊貧困村創辦了100多家木材加工廠,帶動1.7萬人受益。脫貧攻堅戰期間,尚廣強主動承擔原陽縣與平原示范區11個鄉鎮10300多人的脫貧任務,占當地全部貧困人口的18%。
今年7月,新鄉市遭遇罕見強降雨,尚廣強的云松酒店無償安置了4800人次的受災群眾。受幫助的群眾為表達感謝,為酒店送來了160余面錦旗。“吳祖太是共產黨員,我也是共產黨員。群眾有困難,國家有需求,就應該沖到最前頭。”尚廣強說。
(編輯 熊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