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宋紅勝 通訊員冀虹飛 劉吉磊 文/圖
11月3日,河南師范大學將3塊重量級牌匾掛在了新鄉市首創環境能源有限公司(下稱新鄉首創環境)——本科生專業實習基地、研究生教育創新培育基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從本科到博士后,河南師范大學緣何選擇在這里建立產學研教育基地?
據介紹,北京首都創業集團是北京市國資委屬下的國有大型企業,總資產4300億元,產業涵蓋了城市基礎設施、環保產業、交通金融等多個業態。首創環保集團在河南有30多家企業,其中生活垃圾發電和生物質發電企業13家。新鄉首創環境的新鄉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2020年11月點火發電,已累計接收生活垃圾53.16萬噸,發電2.1億度,上網電量1.84億度,減少碳排放18.8萬噸,節約煤炭資源7.6萬噸。
然而,企業在高速發展過程中,結構性矛盾和人才技術力量的不足已成為瓶頸問題。新鄉首創環境總經理張忠立認為,解決這一問題的唯一途徑是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和高校聯合培養人才是企業發展進步的內在要求。
1979年,河師大環境學院設立了我省第一個環境類本科專業,1985年開始招收碩士研究生,2006年獲得“環境科學”博士學位授予權和“環境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獲批建設“環境科學與工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是目前我省唯一的環境類博士學位授予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
張忠立告訴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該公司所從事的環保產業與河師大環境學院高度契合,雙方合作優勢明顯,能夠為河師大研究成果的迅速轉化,提供良好的孵化條件。
“人才培養必須適應社會需求,面向社會,面向市場。通過實習實訓,使學生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掌握就業所必需的技能和經驗,才能達到高等教育培養目標的要求。”河師大黨委副書記梅憲賓說,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對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服務于加快經濟轉變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力資源型強國,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梅憲賓認為,在企業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既是深入落實科學發展觀,實施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手段,也是促進企業產學研一體化的有效方法,更是進一步轉變企業發展方式,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步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的設立,將為企業提供更高的發展平臺,同時為高校科學技術創新提供實踐和落地的廣闊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