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張治中
11月10日,南陽高新區教育高質量發展新聞發布會召開。
發布會上,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南陽高新區不斷完善教育經費投入機制和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累計投資20多億元,全面建成南陽市第三、第七、第十一、第十五完全學校和明山路第一小學,學校校舍、教育教學設施得到極大改善,校建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在解決好“能上學”的基礎上,向著“上好學”的道路上邁出了堅實的步伐,取得了重大突破。
高新區現有公辦中小學19所,在校學生25893名,在職教職工1143名。民辦中小學5所,在校學生5717名,在校教師426名;民辦幼兒園43所,學生7246名,教師491名。
針對“雙減”文件下發后,南陽市高新區教育系統如何打好“雙減”組合拳,具體舉措是什么?該區社會事業局教體中心主任王艷麗回答了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的問題。
王艷麗說,新學期落實“雙減”措施,教學、作業、輔導都有新變化。比如課堂教學模式,教學設計將更加真實有效有趣,針對不同學生分層次、分階段的課堂練習等;作業將有新變化,作業量減少了,有了更多的針對不同學生特點的“個性化”作業等;課后將更加豐富,不但有素質教育的課程,還有課堂延伸輔導;老師們的工作量和工作時間將會有更加合理的調配等。
減輕學生過重課業負擔,從“留作業”上下功夫
有效減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是減輕各類負擔的重要切入點,包括統籌作業管理、控制作業總量,加強作業的設計和指導,充分發揮作業的診斷、鞏固等功能,將作業的設計納入整體教研體系,系統設計符合學生年齡特點和學習規律,同時體現素質教育導向、涵蓋德智體美勞全面育人的基礎性作用,鼓勵布置分層、彈性、個性化的作業,切實提高作業質量和針對性。
校外培訓規范有序
一是嚴格審批準入,不再審批新的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學科類培訓機構。對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重新審核登記。
二是嚴格控制學科類培訓時間,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
三是規范培訓服務行為,完善學科類培訓管理服務平臺動態掌握學科類培訓的培訓內容、培訓材料、教師資質等信息。嚴禁超標超前培訓,嚴禁非學科類培訓機構從事學科培訓,嚴禁提供境外教育課程。
四是強化經營活動監管,落實將義務教育階段學科類校外培訓收費納入政府指導價管理的要求,科學合理確定計價辦法,明確收費標準,堅決遏制過高收費和過度逐利行為。全面落實學科類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管理辦法。
五是嚴禁資本化運作,嚴格落實中央有關要求,學科類培訓機構一律不得上市融資。
編輯 苗亞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