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張治中 通訊員 李善喜 潘新賀
11月27日,冬日暖陽映襯著村民的張張笑臉,在河南省方城縣博望鎮張莊村,農民胡付喜、徐文甫帶著舒心的微笑,一同把捺過紅手印的《調解協議書》遞交到鎮人大主席楊廣彬手中。稍后,兩支粗糙的手分別與楊廣彬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
“其實俺兩家也沒仇沒怨,鄰居之間生點小氣就怕沒人管,為這事楊主席頂風冒雨找俺做工作,解勸的話說了一大堆,真讓俺心服口服啊”!
“楊主席真是個熱心人,為俺跟胡家的宅基地糾紛他三天兩頭找俺做工作,想來想去都是挨門鄰居,俺也不再計較了,這協議一簽俺們還是好鄰居啊……”
胡付喜和徐文甫兩人話里行間道出了對楊廣彬的感激之情,也說出了他們對黨的好干部真心誠意為百姓辦事的贊譽之心。今年以來,博望鎮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在黨員干部中廣泛開展“學習黨史辦實事,真情暖心求發展”集中行動。楊廣彬踏訪農戶“解疙瘩”,只是集中行動的一個側面,更多的暖心舉動則體現在幫助群眾謀發展上。
楊廣彬分管信訪工作,三個多月來,除了對分包案件入戶化解之外,還對4個穩控對象逐一走訪。張莊村的胡付喜在“上訪族”中可謂大有“名頭”。這次與徐家的宅基地糾紛導致“你訪我也訪”。攬下了這起“纏手事”之后,先是親臨爭議現場察看,從側面找多家鄰居了解來龍去脈。在弄清情況后,他先后七次走進兩戶家中,從“三尺巷”的故事說到鄰里和睦的利害關系;從上訪耽誤掙錢引伸到上訪對下一代心靈的影響。可謂磨破嘴皮子,交談又交心,由此避免了“上訪名流”越級上訪。在群眾中重塑了黨員干部敢于放下架子,主動下沉到戶,腳踏實地做群眾工作的良好形象。
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新形勢下,面對各類社會矛盾紛繁復雜,人民群眾追求美好生活的新形勢,作為有13萬多人口的大鎮,博望鎮把構建和諧社會、化解矛盾糾紛作為加速有效銜接的開門曲,組織百名黨員干部下村入戶,了解民情民意,排查矛盾糾紛。對于上訪對象采取科級干部一人包一案、限期保化解的辦法。在兩個多月的時間里,共走訪脫貧戶、邊緣易致貧戶、上訪對象戶1200多個,為6家“上訪老戶”妥善解決了有關問題,兩家信訪“難纏戶”實現了穩控。
在化解矛盾的同時,該鎮還以體察民情民意,共話振興大計為重點,要求黨員干部結合當地實際,與群眾一起暢談黨的十九大以來農村發生的巨大變化,暢敘鄰里和睦,團結一心,才能謀求更大發展的硬道理,營造謀良策、謀發展、謀振興的深厚氛圍。鎮長馬菁翼在走訪中聽說青年企業家孫珊珊創辦的服裝廠前景廣闊,但因流動資金問題制約著企業做大做強。馬菁翼就主動對上協調,與農村信用社溝通聯系,一次為孫珊珊解決貸款280萬元。
當地特色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但面對“瓶頸”問題存在不穩定因素,鎮黨委書記許玉龍剛一上任便馬不停蹄地奔走在農村一線,多少個日日夜夜都在為拉長產業鏈條而忙碌。他先后與17個產業大戶座談,與在省城的同學、同事溝通12人(次),求得了省農科院專家的技術服務支持,今冬明春將派出“高手”來鎮培訓技術,為引進黃金梨膏、黃金梨飲料、黃金梨酒生產技術牽線搭橋。
暖心話語化“堅冰”,共謀良策求發展。眼下,博望鎮通過化解各種矛盾、干群同心投身鄉村振興大洪流的濃厚氣氛已經形成。方城縣委常委、博望鎮黨委書記許玉龍說:“博望黃金梨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評為全國特色農產品,前荒村被國家農業農村部評為第十批‘一村一品’示范村,說明我們在鄉村振興的征程中已經走在了全國的前列,只要廣大黨員干部腳踏實地干工作,撲下身子帶領群眾干事創業,博望的經濟發展就一定會有新的跨越。”
編輯 苗亞祥 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