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趙笑菊 楊慧怡/文 李峰/圖
“這條路修成后,俺村的土特產、竹編工藝品都可以很快運到外邊,真是太方便了。”12月7日,在洛陽市洛寧縣興華鎮溝門村,新鋪就的“竹夢大道”寬敞平整,從鎮區依興華澗蜿蜒至村口,這條連接著南村、溝門等5個村莊、“中國生態文化名山”全寶山,以及集康養、休閑、研學等功能“網紅打卡地”竹夢小鎮的道路,被村民們親切地稱為“致富路”。
這是該縣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省、市黨代會精神,切實為民辦實事的一個縮影。據悉,當前,洛寧全縣上下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省、市黨代會精神為指導,緊緊圍繞洛陽市委“151”工作部署,積極探索鄉村運營新模式,奮力走好現代化建設新征程,助力全省“兩個確保”奮斗目標順利實現。
溝門村位于興華鎮政府西南2.5公里處,全村123戶442口人,擁有豐富的林地、荒灘地和竹林資源,村民們大多保留著興華豆腐和竹編工藝品制作手藝。然而地處偏遠山村、道路坑洼不平,卻是困擾村里發展的一大難題,東西運不出去,賣不到好價錢,村民要想創收只能選擇外出打工。
“抱著現成的資源無處下手,村民們急得直打轉。”村支書白光武滿臉喜悅地指著腳下的路說,路一修通,制作好的豆腐不到十分鐘就運到鎮上,半個多小時就可以運到城里。我們抓住機遇到廣東、浙江等地多方考察,依托豐富的資源優勢成立了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竹編合作社,發展了以“竹夢小鎮”為中心的旅游產業、豆腐加工和香菇種植產業,積極探索鄉村運營新模式,進一步壯大集體經濟。
“在家門口上班,既能照顧老人,還多一份收入。”剛招呼完一波游客入住,53歲的村民丁延紅喜笑顏開地說。村里成立的勞務和旅游服務合作社,將閑散勞動力集中起來進行培訓,合格后作為“竹夢小鎮”的保潔員、服務員上崗,還參與村內小項目工程的承包施工,增加收入。
此外,該村引進專業的鄉村運營團隊,指導建設豆腐加工廠房和精品民宿,整合村內荒灘地、竹園,按照資源的價值積極謀劃發展。將荒灘地承租給企業,并爭取資金建設50萬袋的香菇種植規模和深加工生產線。眼下,村里正積極發動群眾,整合手中閑散資金,打造生態停車場。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分配制度正在完善,計劃將村級扶貧項目收益救助低收入困難人群。
據悉,洛寧對全縣地理優勢、資源稟賦以及產業發展情況進行綜合研判分析,立足本地實際,制定并印發了《洛寧縣關于以鄉村運營為抓手推進鄉村建設的實施方案》,通過運營商招募發布會、運營人才招聘會、鼓勵“鄉賢”返鄉創業等方式,向社會廣發“英雄貼”招聘運營師和運營商,選取特色資源優勢突出、項目支撐基礎較好、有運營經營主體的興華鎮溝門村等10個村莊開展試點,進行“示范村”“精品村” 創建,積極探索積累鄉村運營經驗。
編輯:李英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