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9日,在洛陽市洛寧縣底張鄉東磨頭香菇種植基地的大棚里,31歲的李小強正在和工人們忙著采摘香菇。
作為東磨頭新鄉賢的代表,曾在外出務工的李小強五年前選擇回到村里種植香菇,帶領村民一起致富。
李小強只是底張鄉眾多返鄉創業鄉賢的一個代表。近年來,洛陽市洛寧縣底張鄉通過建設返鄉創業工業園,實施“歸雁工程”,不斷激活鄉賢資源,凝聚鄉賢智慧,使鄉村煥發出了勃勃生機。
底張是一片紅色革命的熱土,涌現出一批為了革命解放舍生忘死的英雄兒女,他們用生命和熱血譜寫了一曲曲愛黨愛國的革命贊歌。
當地確立了依托“紅色立鄉,文旅興鄉,產業強鄉,綠色發展”的總體發展思路,結合鄉村文旅開發,助推當地鄉村振興。該鄉草廟嶺村被評為國家級傳統古村落和省級鄉村旅游特色村,該村已修繕6套32座125間明清四合院,建成了鄉愁博物館,引進了何氏家酒醉香園項目,發展了陽光玫瑰葡萄100畝,正在打造“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文旅綜合體。
在革命烈士李翔梧的感召下,早年在外闖出一片事業的簡國輝,早就被家鄉的綠水青山所吸引,立下志向返鄉投資創業,帶領鄉親致富。2017年,他回到底張鄉上高村流轉了100余畝土地,建成8棟現代化豬舍,發展養殖業。由于熟練掌握了養殖技術,2020年,豬場投入運營,存欄生豬4500頭,年實現利潤超百萬。
底張鄉還通過牽線薦商,典型引領的方式,打造雁陣效應,打造鄉賢新高地。為了支持鄉賢返鄉創業,該鄉還專門建設了返鄉創業工業園區。該鄉鄉賢代表宋衛明開辦的雷洽食品就位于該工業園區。為了打造典型示范效應,底張鄉副鄉長宋愛國,牽線薦商,引薦他在此投資設廠,并取得了不錯的經濟效益,還帶動了周邊群眾就業。除此之外,該鄉鄉賢代表史武生在此建立了牛肚食品廠,至今4年多,年銷售額也能產生近千萬;該鄉鄉賢代表席曉三,回鄉投資的年產1200萬袋食用菌菌棒加工車間,也正在建設中。該鄉還通過開展新鄉賢回鄉行、鄉情懇談會、“看賢學賢”等活動,傳遞鄉音鄉情鄉事,幫助鄉賢了解家鄉發展變化、創業環境等,引導新鄉賢回歸發展,反哺桑梓,努力營造“知鄉賢、學鄉賢、傳鄉賢”的良好氛圍,激發新鄉賢服務家鄉、反哺家鄉、回饋家鄉的熱情,積極為家鄉的建設貢獻力量。
“這些鄉賢企業不僅帶動先進理念、先進技術向農業農村流動,推動鄉村產業適度規模經營,還注意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現代農業新業態、新模式。”洛寧縣底張鄉黨委書記諳邦柱說,該鄉將持續發展鄉村致富產業,出臺優惠政策,吸引一批返鄉創業大戶、致富能人,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在現代高效農業產業,紅色旅游研學、溝域生態經濟產業打造方面加大科技研發投入,以產業高質量發展推進鄉村振興。(編輯 施尚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