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讀《鄒忌諷齊王納諫》,看到鄒忌請眾人評美的故事深受啟發。鄒忌是齊國的美男子,有一天他分別問妻子和小妾,自己和城北徐公誰更美?倆人都說鄒忌比徐公美。第二天又問一位訪客,更是夸贊鄒忌美過徐公。后來,徐公前來拜訪,鄒忌仔細端詳,自嘆遠遠比不上徐公美。
為什么鄒忌之美比不上徐公,妻子、小妾、賓客都沒有提出反對意見?鄒忌經過反思認為:妻子認為他美,是偏愛;小妾認為他美,是懼怕;客人認為他美,是有所求。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是什么?認識自己。但認識自己又非常重要,如果不及時反省、認清自己,人就會成為感情、欲望、成見的奴隸。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員干部要慎獨慎微、勤于自省。只有經常反思自己的過失和錯誤,才能達到“知明而行無過矣”的自覺境界。
自我批評不難,批評他人不易。部分黨員干部批評上級怕遭打擊報復“穿小鞋”放禮炮,批評同級怕破壞關系成為“攪屎棍”放啞炮,批評下級怕“丟選票”放空炮。于是乎,工作生活中對領導擁護多、對同級恭維多、對下級哄著多,遇見矛盾繞著走,碰上爭執縮起頭,處理棘手問題看風頭、看來頭。長此以往,好人主義盛行,栽花的多,挑刺的少,聽不到批評聲,找不到扯袖人。
聽掌聲易,聽心聲難。誰都喜歡聽好話、聽“溢美之詞”,特別是作為領導干部,都希望自己“振臂一呼,應者云集”,聽慣了掌聲贊譽,容易被“遮眼浮云”所蒙蔽,更需要在聽掌聲的同時,聽一聽別人的心聲,給自己注射一針“清醒劑”。
作為領導干部要想贏得擁護、聽到發自肺腑的掌聲,就要多到臺下去,聽群眾訴訴衷腸、發發牢騷、倒倒苦水、掏掏心窩,以真心聽真聲;要練就一對慧眼、一雙聰耳,在他人吹捧恭維時,頭腦不發熱、心中不飄然,以睿智聽心聲;要積極暢通民主渠道,大力營造“敢講真話、敢諫諍言、敢報實情”的濃厚氛圍,引導大家暢所欲言。
有錢難買反對自己意見的人。能聽取不同意見是一種風格和境界,黨的干部要有虛懷若谷的胸懷,聞過則喜,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能提出不同意見是一種責任和擔當,黨的干部也要有敢于批評的勇氣,說真話講實情,做真正的老實人。
編輯:河南商報 郭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