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金從哪來?項目如何建?衛輝市創新工作方法,探索出了“新鄉投資集團授信、國開行河南分行貸款出資、央企建設施工、衛輝保證還款付息”的“四方合作、市縣聯動”投融資模式,確保了項目的順利進行。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宋紅勝 實習生金萍 文/圖
12月28日,室外最低溫依然零下,但衛輝市卻是一片吊塔林立、熱火朝天的建設場面。每天有不少群眾來到衛輝市寶塔東路安置區項目現場“監工”,心里規劃著自己的新房要如何裝修。該安置區作為衛輝災后重建的先期啟動項目,共占地350畝,總建筑面積71萬平方米,建成后將安置4335戶城區及周邊居民。
圍繞群眾急難愁盼的住房需求,衛輝市謀劃實施了總投資186.5億元的城區災后重建項目。該項目占地7000余畝,主要建設安置房、幼兒園、養老服務設施、商業網點和地下車位等配套設施,將群眾衣食住行、醫教文衛等民生需求全部涵蓋在內。同時,該項目還將打通護城河、玉帶河,恢復明清時期的“日字型”水系,實現了歷屆黨委、政府和群眾多少年想干沒有干成的古城開發愿望。
“項目謀劃地再好,變不成施工圖,群眾就不會買賬。”衛輝市委書記聶長明說,將近300萬平方米的建設面積和100多億元的預算投資金額,單靠地方財政和專項資金很難解決,這讓災后重建處處用錢的衛輝市備感壓力。
為解決資金瓶頸,破解融資難問題,衛輝市學習借鑒省高速公路“13445工程”模式,“以需求倒逼項目,以項目倒逼平臺,以平臺倒逼模式”,探索出了“新鄉投資集團授信、國開行河南分行貸款出資、央企建設施工、衛輝保證還款付息”的“四方合作、市縣聯動”投融資模式。
“通過衛輝項目建設模式,解決了衛輝市當前項目建設中的瓶頸問題。”聶長明認為,該模式真正實現了地方政府破難題,中央企業有業績,金融機構求突破,資產公司擴規模,人民群眾得實惠的“五方共贏”的效果。截至目前,已經有3家央企進駐項目工地,一期項目建設的56億資金,通過金融機構支撐,已實現資金到位44億元。
“衛輝模式”給衛輝帶來的不僅是投資186.5億元的城區災后重建項目,更重要的是打破了過去低水平循環往復發展的怪圈,通過以點帶面,撬動了產業布局,為促進該市各項工作開了一劑“良方”。“瞄準強基補鏈、優勢再造、換道領跑、古城生輝、城鄉融合五大戰略,我們有信心有決心用3年時間再建一個幸福美麗新衛輝!”聶長明說。
編輯:張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