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頂端新聞·河南商報暖冬發(fā)起給一線防疫人員送溫暖活動后,豫發(fā)·錦榮公益社為鄭州市的一線防疫工作人員送出了6000余個取暖貼、500多個保溫杯。
??而1月7日,鄭州再次開展全民核酸檢測,大量防疫工作人員再次奔赴一線連夜進行高強度的工作。在一番緊急籌備之后,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與豫發(fā)·錦榮公益社一行,帶著一批行軍床以及被褥等御寒物資,為鄭州市二七區(qū)人和路街道辦事處一線防疫工作人員送去溫暖。
【暖一些再暖一些,我們想讓他們在這個冬天不再寒冷】
這是豫發(fā)•錦榮公益社近3天內,第2次為參與抗疫的一線工作人員送去溫暖。
1月7日,頂端新聞·河南商報暖冬記者經過緊急打探,得知二七區(qū)疫情防控升級,部分區(qū)域實行分類管理,人和路街道辦事處的工作人員被分配到各個社區(qū),參與到一線,與“大白”們共同奮戰(zhàn),因此急需一批夜晚睡覺的防寒物資。
或許是十余年始終堅持慈善的習慣,抑或是自身就具有的雷厲風行的性格,鄭州錦榮輕紡城有限公司總經理李廣馬上安排,加急購買了一批行軍床和被褥等御寒物資,準備派人送去。
??鄭州錦榮輕紡城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豫發(fā)•錦榮公益社社長王丹、鄭州錦榮輕紡城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范延軍和同事們共同裝車,將載滿物資的車輛運送給街道辦事處,這里承載的不僅僅是物資,更是他們的關心和沉甸甸的愛。
??【慈善就是感動你我的過程】
其實在錦榮公益社,“熱心腸”并不在少數(shù),“我們公益社的社員們,如今已有近百人,而且大多都是自己公司的員工自發(fā)組織的,大家都是因為一個信念而走到了一起。”談及多年參與慈善的感受,他用“感動”來形容。“一方面,我們‘感動’了被我們溫暖過的人,另一方面,我們也‘感動’了自己。”李廣說。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今年已經是錦榮公益社踐行公益事業(yè)的第十一個年頭,?而十?余年的堅持,難泯于心的卻是“一?顆?白菜的故事”。
2012年,濮陽市開發(fā)區(qū)新習鄉(xiāng)后河村的村民,因對白菜行情判斷失誤,盲目擴大種植面積,致使該村千余畝的白菜,以每斤1毛錢的價格,竟然難以出售,眼看白菜即將爛在地里,菜農們急在心頭。
錦榮公益社社員們回憶到,當她們一行趕到后河村時,村民們便遠遠地站在村頭,靠后的人把腳踮?的?老高,生怕錯過了什么。也不知道誰先喊了一句,“他們來啦!”,村民們突然熱烈了起來,有人揮著手,有人趕緊拉著裝滿白菜的小車跑來,也就在那時,錦榮公益社就下定決心,在此后的日子里,竭盡所能,將慈善進行到底。
【我們期待下一個更好的十年】
就這樣,此后的十年,錦榮公益社走向了洛陽,南陽,平頂山等地,幫助了“勤奮好學的柴火妹”“吃不起肉的小女孩楊東曉”“8歲放羊娃小世坤”......
做公益中的心思縝密,是豫發(fā)集團十余年做公益過程中積累下來的經驗。今年也是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與豫發(fā)·錦榮公益社、錦榮國際輕紡城共同推出“為愛圓夢行”暖冬公益活動的第11年,要說十余年堅持做一件好事的原因,豫發(fā)集團董事長王建勛曾說過,“豫發(fā)要將公益當作一種事業(yè)、作為一個公司的性格。”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也相信,我們所傳遞的這些關懷不會停,這一份愛,不會散,我們期待下一個更好的十年。”王丹說。
??【征集】
在這個冬夜,有一群溫暖的人,用堅守與敬業(yè),驅散寒冷與黑暗,帶來希望與安全。他們是基層防疫人員、是交警、是社區(qū)工作者、是志愿者、是醫(yī)務人員、是公益踐行者......天寒心暖謝謝你守護河南,謝謝你奮戰(zhàn)于一線,謝謝你公益同行,將冬夜里的暖意拉滿。致敬守護,致敬大雪中的河南人。
2021年-2022年的冬天,頂端新聞·河南商報再次聯(lián)合豫發(fā)·錦榮公益社、錦榮國際輕紡城推出“暖冬”系列報道,愛心公益的腳步從未停歇。
在今后的報道中,如果您想提供幫助、或者您身邊有需要幫助的人,歡迎與河南商報記者聯(lián)系,我們將會盡可能協(xié)調愛心企業(yè)、熱心人士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河南商報熱線:0371-86088666。
編輯:劉夢鴿 熊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