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確實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偶爾想起內心總有絲絲愜意,有“贈人玫瑰手有余香”之感。
那是2021年臘月二十八的晚上,第二天就是除夕(這年是小年)。民間俗稱除夕前一天晚上為小除夕夜。
那天晚上,在位于鄭州市農業路上的河南省職工醫院門口,我忽然感覺腳下踩著一個東西,彎腰撿起一看,原來是本機動車駕照。晚上看不清,四周也無人,我就拿起回到路對面的農業路五號省建設銀行家屬院的家里。
回到家打開一看,這本駕照的主人是一個19歲的女孩,仔細一看頓覺有點好笑:這姑娘昨天拿到駕照今天就丟了。我和妻分析,應該是高中畢業剛考的駕照,哈哈,大概率是個粗心的女孩子。本想著節后交給警察來處理,但再一看女孩的家庭住址原來也是這一片的,離我們家不到兩公里遠,想著能立即送給她最好。我跟妻子說了想法,妻子說現在挺忙的,春節后再送吧,我說小姑娘領到駕照多高興,還沒捂熱第二天就丟了,肯定很懊喪,甚至連春節都過得不愉快,還是盡快找到她吧,咱們一塊去,只當是出去散散步,妻答應。

作者在焦裕祿干部學院培訓時在焦裕祿塑像前留影
按照駕照上的地址,我們順著文博東路向北走。到了這個家屬院門口,誰知駕照地址與實際住址并不符,保安說院里沒這個樓號,我們提出進去查問一下,可人家家屬院管理很嚴,說啥也不讓進。不過,保安倒是說你可以到北邊一個家屬院問問,也是同一個公司開發的。
我們只好去找另一個家屬院。到了這個家屬院門口,說明情況,保安說這個院樓號比較亂,你們自己進去問吧。好不容易我們打聽到了這個門洞,坐電梯到該樓層,敲開門,戶主說你們走錯樓了,這個院樓號編排過兩次,有人說老號有人用新號,你再到別的樓問問。于是,我們下樓又繼續打聽,經人指點我們又到一棟樓,上電梯找到對應的樓層門號,敲門半天無人應。這一層住了三家,家家都無人,無奈下樓。
在院里打聽了一陣,無人知道這家人。門口保安說,還有一個北院離這不遠,你們可以去問一下,于是,我們又走向那個院。說實話,幾個院來回轉,上上下下,妻子雖然沒說什么,但我覺得有點歉意,就說,沒想到這么不好找。妻說:“你也太急了,你晚上撿到就要晚上送,其實過節后再送不也可以嗎,就是白天送也好找人問呀。”我解釋道,我總覺得這是件事,辦完了心就靜了,這是在做好事,辦成了心里也就舒服了,姑娘拿到駕照心里也高興,這年也就過好了。
又到了一個家屬院大門口,我們向保安說明了情況,保安很熱情,馬上翻業主通訊錄,功夫不負有心人,保安說有這戶人家。我們很高興,讓保安馬上聯系,接電話的是孩子的姥姥,她說有這回事,外孫女出去了,駕照丟了,孩子正不高興呢,她馬上到門口去拿。我們當即把駕照交給保安,讓轉交給孩子姥姥,保安讓我們留個電話后我們就走了。約十幾分鐘后,我接到了姑娘姥姥的電話,她連聲道謝……
妻子戲謔道:人家給你打電話謝了,你該滿足了吧?我笑著告訴妻子,大事咱干不了,舉手之勞的小事、好事我們還是應該多做些,這叫行善積德。

古時候,劉備在給兒子劉禪的遺詔中寫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就是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從點滴做起,積累善行避免惡行。即使是微小的善事也能給人們帶來正能量和溫暖,小善積多了就成了利國利民的大善。
多行善事莫問前程。從小至今大半生過去了,我一直這樣要求自己,約束自己,踐行自己。有幾件小事至今還記憶猶新。
約三十年前,我住在文化路任寨北街的省商業廳家屬院,那時附近的省體育館內有大棚書攤,我常常在那里買書。一次,我買了一大捆書,讓營業員開發票(那時單位規定一年可報銷多少書報費),然后拿起發票和書就走了,回到家里無意中一掏衣兜,壞了,發現沒給人家錢,我趕忙返回去送書款。我覺得人不能貪心,干什么事也許你沾點小光也不大為過,但不能失去底線,你買個書讓人家賠錢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又一次,我和妻子到位于經七路和緯三路交叉口東北角的新疆大盤雞吃飯,那時許多人都是先吃飯后付款,吃完飯結賬走人。那天人很多,有幾波人在等我們的桌,我們吃過飯站起來就走了,剛到家忽然想起沒給錢,摸摸錢還在兜里,于是我們馬上返回,走了二十多分鐘到人家店里,新疆老板根本沒想起未付款這件事,他伸出大拇指連聲說“還是你們河南人好呀!”
還有一件事,似乎有些夸張,不知是尷尬還是欣慰。
至少二十多年前,一次,我到大石橋東邊金水路上的工商銀行取了一萬元現金,柜臺營業員點了兩遍后交給我,我沒再點直接拿回了家,到家沒事我就又點了一遍,發現多了一張100元,又點了一次還是多了一張,我想都沒想,說實話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思想斗爭”,總想著不能讓人家營業員盤點時再賠100元。我馬上騎自行車跑到幾公里遠的銀行,到柜臺見到那位營業員,我說你給我的錢多了一百塊,她一聽就愣了,不可能吧,她馬上又點了兩遍都不多,人家道謝,我倒顯得十分尷尬,好像覺得自己給人家開了個不該開的玩笑一樣,特丟面子。回到家里,我跟任何人都沒提過這件事,直到如今。

作者(右二)參加省委巡視組期間在豫東某地查訪現場
幾十年來,生活、工作中也做了一些好事,雖然都是小事,但有時想起來頓覺齒頰生香,覺得挺有意義。小時候我就記得晚清維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說過一句話,大意是:我們不能保證別人都成為好人,但我們至少保證自己做一個好人。“天下皆善齊心力,則太平盛世必當到來”。是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地做到獨善其身,正直善良,用社會道德規范去約束自己,多做好事,那么,這社會、這世界就像歌詞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限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我們也許不能給人巨大的資助和恩情,但遇事能給別人一些言語或者行動上的溫暖、體貼關心總是可以做到的,也許我們一個小小的舉動,就會使他人感受到人世間的溫情和幸福,心也由此變的柔軟起來,讓人們感受到社會良好的風尚,體會到人性的善良,人間的真善美,這或許就是“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生動詮釋吧。
作者簡介

劉天智,河南省溫縣人,高級經濟師。曾先后任國家中文核心期刊《商品流通論壇》雜志社副社長、執行主編,河南商報社副社長,信陽縣副縣長、縣委副書記、平橋區委副書記,后又任河南商報社正處級紀委書記,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頂端新聞副書記、紀委書記。在全國公開報刊先后發表文章40余萬字。
那是2021年臘月二十八的晚上,第二天就是除夕(這年是小年)。民間俗稱除夕前一天晚上為小除夕夜。
那天晚上,在位于鄭州市農業路上的河南省職工醫院門口,我忽然感覺腳下踩著一個東西,彎腰撿起一看,原來是本機動車駕照。晚上看不清,四周也無人,我就拿起回到路對面的農業路五號省建設銀行家屬院的家里。
回到家打開一看,這本駕照的主人是一個19歲的女孩,仔細一看頓覺有點好笑:這姑娘昨天拿到駕照今天就丟了。我和妻分析,應該是高中畢業剛考的駕照,哈哈,大概率是個粗心的女孩子。本想著節后交給警察來處理,但再一看女孩的家庭住址原來也是這一片的,離我們家不到兩公里遠,想著能立即送給她最好。我跟妻子說了想法,妻子說現在挺忙的,春節后再送吧,我說小姑娘領到駕照多高興,還沒捂熱第二天就丟了,肯定很懊喪,甚至連春節都過得不愉快,還是盡快找到她吧,咱們一塊去,只當是出去散散步,妻答應。

作者在焦裕祿干部學院培訓時在焦裕祿塑像前留影
按照駕照上的地址,我們順著文博東路向北走。到了這個家屬院門口,誰知駕照地址與實際住址并不符,保安說院里沒這個樓號,我們提出進去查問一下,可人家家屬院管理很嚴,說啥也不讓進。不過,保安倒是說你可以到北邊一個家屬院問問,也是同一個公司開發的。
我們只好去找另一個家屬院。到了這個家屬院門口,說明情況,保安說這個院樓號比較亂,你們自己進去問吧。好不容易我們打聽到了這個門洞,坐電梯到該樓層,敲開門,戶主說你們走錯樓了,這個院樓號編排過兩次,有人說老號有人用新號,你再到別的樓問問。于是,我們下樓又繼續打聽,經人指點我們又到一棟樓,上電梯找到對應的樓層門號,敲門半天無人應。這一層住了三家,家家都無人,無奈下樓。
在院里打聽了一陣,無人知道這家人。門口保安說,還有一個北院離這不遠,你們可以去問一下,于是,我們又走向那個院。說實話,幾個院來回轉,上上下下,妻子雖然沒說什么,但我覺得有點歉意,就說,沒想到這么不好找。妻說:“你也太急了,你晚上撿到就要晚上送,其實過節后再送不也可以嗎,就是白天送也好找人問呀。”我解釋道,我總覺得這是件事,辦完了心就靜了,這是在做好事,辦成了心里也就舒服了,姑娘拿到駕照心里也高興,這年也就過好了。
又到了一個家屬院大門口,我們向保安說明了情況,保安很熱情,馬上翻業主通訊錄,功夫不負有心人,保安說有這戶人家。我們很高興,讓保安馬上聯系,接電話的是孩子的姥姥,她說有這回事,外孫女出去了,駕照丟了,孩子正不高興呢,她馬上到門口去拿。我們當即把駕照交給保安,讓轉交給孩子姥姥,保安讓我們留個電話后我們就走了。約十幾分鐘后,我接到了姑娘姥姥的電話,她連聲道謝……
妻子戲謔道:人家給你打電話謝了,你該滿足了吧?我笑著告訴妻子,大事咱干不了,舉手之勞的小事、好事我們還是應該多做些,這叫行善積德。

古時候,劉備在給兒子劉禪的遺詔中寫道:“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這就是要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從點滴做起,積累善行避免惡行。即使是微小的善事也能給人們帶來正能量和溫暖,小善積多了就成了利國利民的大善。
多行善事莫問前程。從小至今大半生過去了,我一直這樣要求自己,約束自己,踐行自己。有幾件小事至今還記憶猶新。
約三十年前,我住在文化路任寨北街的省商業廳家屬院,那時附近的省體育館內有大棚書攤,我常常在那里買書。一次,我買了一大捆書,讓營業員開發票(那時單位規定一年可報銷多少書報費),然后拿起發票和書就走了,回到家里無意中一掏衣兜,壞了,發現沒給人家錢,我趕忙返回去送書款。我覺得人不能貪心,干什么事也許你沾點小光也不大為過,但不能失去底線,你買個書讓人家賠錢這是絕對不可以的。
又一次,我和妻子到位于經七路和緯三路交叉口東北角的新疆大盤雞吃飯,那時許多人都是先吃飯后付款,吃完飯結賬走人。那天人很多,有幾波人在等我們的桌,我們吃過飯站起來就走了,剛到家忽然想起沒給錢,摸摸錢還在兜里,于是我們馬上返回,走了二十多分鐘到人家店里,新疆老板根本沒想起未付款這件事,他伸出大拇指連聲說“還是你們河南人好呀!”
還有一件事,似乎有些夸張,不知是尷尬還是欣慰。
至少二十多年前,一次,我到大石橋東邊金水路上的工商銀行取了一萬元現金,柜臺營業員點了兩遍后交給我,我沒再點直接拿回了家,到家沒事我就又點了一遍,發現多了一張100元,又點了一次還是多了一張,我想都沒想,說實話根本就不存在什么“思想斗爭”,總想著不能讓人家營業員盤點時再賠100元。我馬上騎自行車跑到幾公里遠的銀行,到柜臺見到那位營業員,我說你給我的錢多了一百塊,她一聽就愣了,不可能吧,她馬上又點了兩遍都不多,人家道謝,我倒顯得十分尷尬,好像覺得自己給人家開了個不該開的玩笑一樣,特丟面子。回到家里,我跟任何人都沒提過這件事,直到如今。

作者(右二)參加省委巡視組期間在豫東某地查訪現場
幾十年來,生活、工作中也做了一些好事,雖然都是小事,但有時想起來頓覺齒頰生香,覺得挺有意義。小時候我就記得晚清維新派政治家、思想家、“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譚嗣同說過一句話,大意是:我們不能保證別人都成為好人,但我們至少保證自己做一個好人。“天下皆善齊心力,則太平盛世必當到來”。是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努力地做到獨善其身,正直善良,用社會道德規范去約束自己,多做好事,那么,這社會、這世界就像歌詞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限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我們也許不能給人巨大的資助和恩情,但遇事能給別人一些言語或者行動上的溫暖、體貼關心總是可以做到的,也許我們一個小小的舉動,就會使他人感受到人世間的溫情和幸福,心也由此變的柔軟起來,讓人們感受到社會良好的風尚,體會到人性的善良,人間的真善美,這或許就是“贈人玫瑰手留余香”的生動詮釋吧。
作者簡介

劉天智,河南省溫縣人,高級經濟師。曾先后任國家中文核心期刊《商品流通論壇》雜志社副社長、執行主編,河南商報社副社長,信陽縣副縣長、縣委副書記、平橋區委副書記,后又任河南商報社正處級紀委書記,河南日報報業集團頂端新聞副書記、紀委書記。在全國公開報刊先后發表文章40余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