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應用基礎研究,拓展實施國家重大科技項目,突出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為建設科技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網絡強國、交通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摘自黨的十九大報告
11月1日,西三環北延快速路與連霍高速互通立交建成通車。家住五龍口附近的市民小孫為之歡呼雀躍:“今后再回洛陽老家,沿西三環往北可以直接上高速了。”家住高新區的記者也由衷地感到高興,走連霍高速到位于鄭東新區的報社,一個單程要比走市內道路節省近40分鐘的時間。
計劃新增16座出入市口互通立交已經開通13座,10條市域快速通道全部建成通車,所有縣市均實現有三條高速過境……越織越密、不斷升級的鄭州交通基礎設施網絡正在不斷惠及你我他。
交通路網建設讓“貨暢其流”
“人能盡其才,地能盡其利,物能盡其用,貨能暢其流——此四事者,富強之大經,治國之大本也。”這是1894年6月孫中山在《上李鴻章書》中就闡明的道理。
交通興,貨物才能順暢流動,做生意才能四通八達。
黨的十九大報告要言不煩:“加強水利、鐵路、公路、水運、航空、管道、電網、信息、物流等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并提出打造“交通強國”。
市委十一屆四次全會提出,要不斷放大鄭州的交通區位優勢,努力為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提供支撐。
乘勢而上大作為,先行路上勇擔當。十八大以來的五年,全市交通運輸系統緊緊圍繞“城市國際化、縣域城鎮化、城鄉一體化”這一主線,抓住建設黃金期,以克難攻堅、奮發圖強的精神狀態,創新工作思路,集中精力實施重點建設項目,強力推進交通工程建設,努力為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當好交通先行,在交通路網建設方面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就。
據市交通委統計,五年來全市范圍內已完成交通重點項目近80個,完成市管項目投資約650億元,(下轉四版)
全市域基本形成了“高速支撐、中心放射、區域聯動、村鎮成網”的路網格局。
所有縣城20分鐘可上高速
高速公路是人類在機動化出行時代的新發明。一條高速公路的通車,能快捷拉近城市的時空距離。
過去5年,我市交通系統緊密配合省高速公路建設單位,積極促成打通我市中心城區連接各組團及重點鎮的高速公路連接線。
全市先后完成了鄭州至民權高速公路鄭州段、焦作至桐柏高速公路鞏義至登封段、連霍高速公路鄭州至洛陽段改擴建(鄭州段)、連霍高速公路鄭州至蘭考(鄭州段)改擴建、武陟至西峽高速公路桃花峪黃河橋、焦作至桐柏高速公路溫縣至鞏義段、焦作至桐柏高速公路登封至汝州段、商丘至登封高速新鄭至登封段等8條高速路建設。
目前,鄭州全市域已實現了各縣市均有3條高速過境、所有縣城20分鐘上高速的目標。
與此同時,國省干線公路建設也實現重大突破。全市先后開工了國道107東移(一期、二期、三期)、四港聯動大道南延(一期、二期)、國道310中牟境工程、國道107新鄭境改建工程、省道323線、省道102線、省道321線、省道232線、省道234線滎陽境、省道236線等10條國省干線公路新建或改擴建工程。全市5年新增通車里程520公里,國省干線總里程達到1350公里。
10條市域快速路連通縣市
一個城市的發展不僅僅是中心城區的發展,還要帶動中心城區周邊縣市組團一起發展。過去幾年,我市全力推進中心城區至周邊縣市的市域快速通道建設,取得了重大突破。
根據鄭州都市區交通規劃,全市先后實施了鄭汴物流通道、南三環東延、中原路西延、隴海路西延、科學大道西延、S314、四港聯動大道、鄭新快速通道、大學路南延、S316改建工程等10條市域快速通道工程,構成了中心城區向周邊縣市放射的快速路網格局。
截至今年5月,這些快速路已全部建成通車。目前,每個縣市均比過去多出一條雙向六車道、修建標準可比肩高速的快速路。這對加強周邊縣市與中心城區之間的道路連接、強化中心城區對縣市的經濟輻射帶動具有重大意義。
與10條快速通道配套的還有環城高速出入市口建設。為了讓城區車輛快捷上下高速,與周邊縣市快捷連接,我市在周邊環城高速原有10個出入口的基礎上規劃新增16座互通立交。過去幾年,市交通委先后完成了鄭開大道上京港澳高速、航海東路上京港澳高速、南三環上京港澳高速、107輔道上連霍高速、花園路上連霍高速、文化路上連霍高速、科學大道上西南繞城高速、中原路上西南繞城高速、隴海路上西南繞城高速、大學路上西南繞城高速、鄭新快速通道上西南繞城高速、107輔道上西南繞城高速、西三環北延道路上連霍高速、蓮花街西延道路上西南繞城高速等14座互通立交建設,協調省高速公路收費部門增設14座收費站,目前已開通運營13座。
路通,福至。一條條暢通無阻的道路,助力鄭州在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道路上奮力前行。(記者 黃永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