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31日零時起,省會公立醫院全部取消藥品加成,數千項診療項目也開始執行新的價格。這標志著,省會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全面啟動。據悉,本次價格調整有升有降,除藥品(中藥飲片除外)取消15%的加成,以進價銷售之外,大型設備檢查、檢驗項目價格下調,護理費、手術費等投入多、風險高、責任大、體現醫務人員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有所提升,而醫療費用總量保持基本平衡。
藥品零差價 零點系統切換 價格“煥然一新”
“你看這個注射用鹽酸頭孢吡肟(馬斯平)(1g)進價是1支107.83元,以前售價是124元,零點以后就會變成107.83元。”省人民醫院院長顧建欽說,除了藥品(中藥飲片除外)全部零差價外,該院其他醫療服務項目共有3700項涉及價格調整,其中有升有降。時針指向零點時,在省人民醫院急診藥房內,再打開醫院收費系統,所有的價格全部變成了新價。
零點,河南省人民醫院急診科,來自平頂山汝州的袁先生一家拿到了省人民醫院第一張藥品和檢查清單,袁先生的母親69歲,因為骨折后并發癥較多,于8月30日20點從基層醫院轉入省醫急診科,一個晚上同樣的檢查項目,他收到了兩張不同價格的檢查單:剛到醫院進行了骨折部位的CT檢查,280元。晚上醫生懷疑袁先生母親出現腦梗癥狀,隨后進行了腦部CT檢查,費用變成了252元。丁苯酞氯化鈉注射液由原來的300多元降為285.3元。
8月31日零點剛過,河南省兒童醫院(鄭州兒童醫院)急診藥房開出了調價后的第一單。這是一名剛剛進行急診手術后的2歲小女孩。“這位患兒現在術后用藥費用調至428.26元,如果按原來的付費標準在進價基礎上加15%,藥費就是490多元。”藥學部主任馬姝麗說。
8月31日00:04,鄭州兒童醫院東區醫院急診科4診室醫生孟變紅,迎來醫藥價格啟動后的第一名就診小患兒。這是一名9個月大的男寶,最近一個月反復呼吸道感染4次,因為發燒咳嗽再次就診。“考慮喘息性支氣管炎,查個血常規、查個支原體。”孟變紅告訴家長。
作為急診科醫生,8月31日零點開始,孟變紅的急診醫療服務診查費從4元漲至20元,讓兒科急診大夫的醫療服務價值得到進一步體現。
對于患兒來說,藥費下降15%,檢查費也適度下調。在急診影像醫學科,患兒做256排CT的費用從390元下調至351元,16排CT的費用從280元下調至252元,在這里,大型設備檢查費用下調10%左右。
改革內容 醫療服務價格“兩降一升”
此次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涉及的醫療服務價格具體是怎么調整的?鄭州市二院物價科科長孫麗萍說,此次醫療服務價格調整,可以概括為“兩降一升”,兩降,是藥費降了,大型設備檢查、檢驗費用降了;一升,是涉及醫療技術,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的診療項目價格提升。
以市級醫院為例,大型設備檢查的價格平均下降了10%,其中,核磁共振下降約12.5%,檢驗項目價格平均下降了5%。護理費、手術費、康復項目等體現醫務人員勞務價值的診療項目價格提升幅度為15%~30%。
省醫急危重癥醫學部護士長朱世超說,急危重癥患者病情都較嚴重。重癥感染的患者,抗生素的使用是一個沉重的經濟負擔,部分藥品還屬于自費范圍。藥品加成的取消、檢查費用的下降,能減輕患者不少負擔。
省醫急診ICU護士長臧舒婷說,急危重癥臨床操作非常多,尤其是急診的ICU,很多患者沒有家屬陪伴,所有操作都由護士操作,人力的消耗非常大。此次價格的調整,多項常見操作費用都有了上調。
以搶救為例,每搶救一名患者,都需要四五個醫生護士一起上陣,忙活半天。之前的搶救費每天80元,體現不出醫生護士的勞動價值。此次調整為130元,上漲幅度較大。
以一級護理為例,一名護士忙活24小時,手機上的計步器顯示運動量都在1萬步以上,連患者看了都心疼,看護費用之前僅有8元。現在調到了28元。腦血管病的介入手術,技術含量高、風險大,整個手術過程,護士都要穿著鉛衣防射線。調整后的費用,體現了護理工作的專業內涵。
醫保目錄調整 慢性病人到社區醫院拿藥不作難
在家住農村的陳明(化名)看來,到醫院看病應該“費錢得很”。“農村人身體不舒服都是拖著,不敢到醫院看病,就怕看一次病一年農活都白干了。”他說,“后來到縣里的醫院看病,發現技術態度都挺好,關鍵是價格不貴,醫保還報銷。”
不僅是醫保報銷讓他受益,現在藥品零差價對于慢性病人來說節省了一筆不小的開支。
鄭州大學一附院慢性病門診副主任醫師張東輝算了一筆賬:“我給一個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開藥,本來35元左右的羥氯喹,現在的價格是28元左右。假設根據患者的病情,一盒羥氯喹可以吃5天,患者每個月可以省下差不多42元,每年能省下約511元,這又夠患者買3個月的藥了。”
在構建分級診療有序就醫格局中,患者能否從大醫院“分流”到社區醫院看病,關鍵是看基層的相關配套診療服務能否滿足百姓的就醫需求。其中,慢性病患者在“家門口”開藥難問題將隨著改革得到解決。
為了方便高血壓、糖尿病和重癥精神疾病等慢性病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就醫,省衛計委、省人社廳已從醫保藥品目錄中篩選了180多種常用藥品,補充入基層醫療機構用藥目錄,基層醫療機構可以按照上級醫院醫囑采購使用,并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今年9月1日起,36種高價藥物也列入醫保報銷范疇。據悉,此次進入醫保的36種高價藥物中,還包含了17種腫瘤靶向藥物,亦大大減輕了腫瘤患者的負擔。價格調整后,談判藥品的價格降幅超過40%。
臨床影響 有助于分級診療 進一步落實
藥價、檢查費降低的同時,醫療服務價格提升了,那么患者看病費用會增加嗎?省衛計委醫改辦主任梅遂章接受采訪時表示:“改革之后的醫療費用總量保持基本平衡,患者醫療費用負擔總體上不會增加。但就患者個體而言,因患者在就診疾病、治療方案、治療周期等方面存在個性差異,會有不同影響。”
他舉例說,對于以藥物治療為主或較多涉及CT、磁共振檢查的患者,其醫療費用會有明顯下降;而對于以技術勞務治療項目為主的患者,其醫療費用會有一定增加。比如,一級護理費調整后,三級甲等醫院是每日28元,而三級醫院則是每日25元。
“去年,我省的6個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國家聯系試點城市已經全部調整完畢。”梅遂章說,這6個城市是洛陽、焦作、濮陽、三門峽、鶴壁和漯河。
據了解,公立醫院實行藥品零差價并同步調整價格是我省《關于推進城市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的實施意見》中的一部分。
“公立醫院改革是醫改的一個重要部分,而醫改很重要的一個目標是引導群眾分級診療。”省衛計委副主任黃紅霞說。
“通過逐步調整,三甲醫院重新以危急重癥,三、四級手術為主,從而促使分級診療制度進一步落實。”鄭大一附院院長劉章鎖說。對于這一點,和省人民醫院院長顧建欽看法一致。他說,醫藥價格改革,取消藥品加成后短期內對醫院或許會造成一定程度損失,但對醫院、醫生長遠發展則是良性的。鄭報融媒記者 邢進 谷長樂 文/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