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孫超 通訊員 葉全花 張馨丹
“修剪要看品種、看樹勢、看花芽。比如,這根中枝,要削弱枝條頂端優(yōu)勢,采用輕短截。”1月18日,平頂山市魯山縣董周鄉(xiāng)蔡莊村酥梨種植戶李志剛在梨園里邊說邊演示,“咔嚓”一聲剪掉了一截樹枝。
李志剛,今年45歲,以前在外打工。2006年,因老父親病逝,回到家鄉(xiāng)開始打理6畝梨園。頭幾年,因缺乏管理技術,年收入不到10000元。后來李志剛向有經(jīng)驗的人請教,還找來書籍,上網(wǎng)查找資料,又經(jīng)過田園實踐,摸索出一套梨園管理技術,并編寫《梨樹數(shù)據(jù)化高效栽培技術指南》,制作成PPT課件,利用空閑對其他村民進行培訓,如今十里八村的梨樹種植戶都向他取經(jīng)問道。
2018年,李志剛家的酥梨種植面積發(fā)展到了15畝,并選種了品質優(yōu)、口感脆甜的皇冠、圓黃、秋月、紅香酥、玉露香等品種,收入達到10萬余元。此后每年,他家酥梨年收入都不下10萬元,夫妻倆嘗到了甜頭,繼續(xù)擴大種植面積。“一畝地最少能生產(chǎn)5000斤梨,管理好的話,一畝地可產(chǎn)8000斤。”李志剛說,目前,李志剛家的梨園已發(fā)展到25畝。
2021年,李志剛夫妻倆開通了抖音直播功能,注冊認證了“柯家二丫頭”抖音賬號,利用抖音平臺直播帶貨賣酥梨。“去年夏天,因受極端天氣影響,我家收獲7萬多斤酥梨,在直播間還賣了2萬多斤呢,感覺真好,直播帶貨方便、有趣。”李志剛的妻子柯新靈高興地說。
(編輯 王紅春 劉夢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