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點任務,也是農民群眾的深切期盼。日前,襄城縣雙廟鄉上寨村把人居環境整治納入村“兩委”重要工作內容,嚴密部署,高位推進,美麗鄉村建設格局在上寨村初步形成。
成立隊伍,壓實責任
為深入開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上寨村多次組織召開村級兩委干部、村民小組長、黨員群眾代表會議,傳達學習《人居環境提升行動方案》,對全村環境提升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上寨村婦聯向全村婦女群眾積極發出倡議,對村里的環境提升工作積極建言獻策。為確保人居環境整治建設順利開展,上寨村成立了“環境整治攻堅隊”,共9名隊員,以組為單位逐戶進行宣傳、動員、督導、檢查,做到不少一戶,不落一處,帶動全體村民參與,掀起了上寨村村莊環境治理的高潮。
積極行動,協助推行
堅持宣傳發動。上寨村利用多種方式宣傳環境提升工作,村級大喇叭不間斷播放《改善人居環境,建設美麗家園倡議書》,在村級公示欄中張貼環境提升行動方案,在村里的大街小巷都掛上環境提升宣傳標語,并制作《致群眾的一封信》入戶進行宣傳。通過宣傳,讓群眾深刻明白這次行動對綜合提升居住環境,創建美好生活家園的重要性,號召本村廣大黨員群眾自覺主動打掃自家衛生,不亂扔垃圾,不亂堆放雜物,養成良好的習慣。
做好問題排查。多次組織攻堅隊員入戶走訪,認真檢查住戶門前屋后雜物堆放、院內物品擺放、屋內衛生等情況,把發現的問題全部都做好記錄,形成問題臺賬。對于一些簡單問題做到立行立改,一些復雜的問題由村委會研究進行解決。通過對問題的收集,上寨村兩委對環境整治工作了解得更深,解決能力也進一步增強。
積極進行引導。農村環境差,基礎條件是一方面,更多是因為群眾的環境意識差,缺少正確的引導。前段時間正值摘辣椒的季節,很多鄉親把辣椒稈隨意堆放在門前屋后,零零散散很不美觀;有的門口堆放了很多磚頭、鐵皮等建筑廢料;有的隨便在門口堆點土,支一個圍欄種菜,對環境衛生造成了很大負面影響。上寨村把轉變群眾觀念作為關鍵切入點,每次入戶把這次人居環境提升行動的精神進行告知,引導鄉親們把門口堆放的雜物清理干凈,上寨村的宣傳動員工作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人居環境常抓不懈,培養講究衛生習慣
人居環境中的“臟亂差”問題,原因比較復雜,既有規劃布局滯后等歷史原因,也有執法手段薄弱等現實原因,既與基層區域生產生活的慣性有內在關系,也與群眾文明習慣缺失有直接關聯。如果不能深挖亂象原因,并有針對性地施策治理,環境提升的效果就難以持久,只會呈現“水過地皮兒干”的狀態,一些亂象就很容易卷土重來、死灰復燃。因此,人居環境提升不應該是運動式治理,而是要著眼于建立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上寨村把環境提升整治工作必須納入常態化運作。針對人居環境中屢禁不止的短板問題、薄弱環節,堅持目標導向和過程導向并重,建立起防止問題反彈的運行機制,以剛性的程序保證剛性制度落地。
開展評選創優評比機制、正向激勵反向倒逼機制,鼓勵先進,鞭策后進,弘揚正能量。每個月,上寨村都會開展各個村民小組的評比,對打掃干凈整潔的戶和整改行動緩慢落后的戶,都會在微信群、村務欄、廣播上進行通報表揚或批評。為推動各項建設任務全面、健康、有序開展,對拒不配合、思想意識落后的群眾村內采取整治措施,攻堅隊強制清理整改后,由村委會登記在冊,一年內對該戶的各項手續實施遲辦、延辦、緩辦、不辦等措施。進一步擴大村民的行動自覺,提高思想意識。自整治工作開展以來,上寨村每月都要評定“五美庭院”示范戶,逐月推進,最終達到全村全覆蓋,100%戶全達標。對于創建困難戶采用“聯幫制”模式,分包有黨員、干部、示范戶進行分包,堅決按照時間節點完成全村創建任務。
“整治不是目的,形成長效的環境保護機制,培養群眾愛護環境衛生的良好意識才是關鍵。上寨村將以鄉村振興為契機,積極響應市、縣、鄉號召,結合村內特點,針對性、持續性的開展好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堅決打贏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攻堅戰!”上寨村支部書記劉洋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