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三屆資本力量高峰論壇,專家縱論新三板的未來 |
河南商報記者 王磊彬
自新三板2014年擴容以來,河南新三板掛牌企業數量增長十分迅速,已經由首批12家掛牌企業發展到目前的380家企業。
在11月10日舉辦的第三屆資本力量高峰論壇上,由于流動性差、交易不活躍、掛牌門檻提高、轉板困難等問題,企業掛牌的積極性與2014年、2015年相比,有明顯下降,有些券商甚至放棄了新三板業務。
【數據】
目前河南省新三板掛牌公司
達380家
從2013年12月國務院發布49號文確立新三板市場地位,正式向全國放開以來,全國掀起了一場新三板掛牌熱潮。截至今年11月6日,全國共有11616家企業掛牌新三板,流通總股本達到6733.18億股。而一向被稱為資本洼地的河南,借助新三板擴容,構建起了完整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使越來越多的本土企業借助資本通道達到了融資的目的。尤其是2014年、2015年,河南企業出現了排隊等待券商輔導,掛牌新三板的場面。
河南省證監局副局長張智稱,目前河南省有新三板掛牌公司380家,居全國第九位,中部六省第六位,“今年掛牌公司47家,另有待審核24家,待掛牌2家。”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在新三板業務中一直走在河南前列的鄭州高新區,目前共有72家新三板掛牌公司,無論是掛牌企業數量,還是定向增發金額,在河南所有高新區當中都處在第一名的位置。因此,鄭州高新區關于新三板的一舉一動,都是河南資本市場的風向標。
據了解,鄭州高新區從2007年啟動企業上市掛牌工作后,先后建立了一整套企業上市掛牌的工作體系。比如說,構建掛牌后備企業、中介機構和投資機構數據庫,完善配套制度,明確責任,出臺系列組合政策,扶植企業掛牌,創建高新區掛牌協會公司,籌建新三板資本園區等,做了大量推動企業利用資本市場的基礎性工作。其中,正在籌建中的新三板資本園區在全國也僅此一家。
【現象】
新三板企業
通過定向增發實現融資
早在新三板擴容的第一年,河南商報記者采訪某些掛牌新三板企業的老板時,就問他們掛牌新三板的目的是什么?當時有企業老板說,由于主板上市要求條件太高、排隊等待時間過長,沒辦法,企業只好走“曲線救國”的道路,目的還是為將來轉到主板市場做準備。鄭州大方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秘楊鋼領當時也曾告訴河南商報記者,資本市場就像是一張漁網,他們盡管現在不吃魚,但是先把網織好了,待有一天想吃魚時,馬上就可以打魚。
那么,幾年時間過去了,這些掛牌企業的情況怎么樣了? 據了解,河南鑫安利安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共進行了三輪融資,總共融資近1.2億元;除此之外,希芳閣、天邁科技、廣安生物等新三板掛牌公司都通過定向增發融來了大量資本。
河南省證監局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1月9日,有71家掛牌公司定向增發76次,募集資金27.62億元,另有36家掛牌公司正在履行程序。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目前,廣安生物、天邁科技、富耐克、凱雪冷鏈、捷安高科等多家新三板掛牌公司正在向主板市場沖刺。然而,在380家新三板掛牌公司中,通過定向增發等業務實現融資、企業并購、轉板的畢竟是少數,大多數企業要借助資本力量實現騰飛,仍然需要假以時日。
【問題】
新三板投資門檻高
企業掛牌積極性降低
一名三年前曾在西南證券做新三板業務的保薦人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現在他已經不做新三板業務了。“企業掛牌方面,新三板掛牌的門檻比剛開始時嚴格了許多,許多企業申請了,批準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這名保薦人說,新三板剛開始時,許多券商一擁而上,好的企業基本上已被輔導、掛牌完畢,剩下的企業還需要成長時間。
鄭州高新區管委會經濟發展局副局長、證券辦主任張崔威對這名保薦人的說法表示認可,2014年新三板在全國放開后,鄭州高新區前期大批培育成熟企業陸續掛牌,而在掛牌條件越來越嚴苛的情況下,后續資源減少。
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在交易方面,新三板的開戶資格最低要500萬元,門檻之高,讓許多投資者望而卻步,而主板市場就沒有設置投資門檻。有業內人士稱,目前中國的主板市場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到今天才共有3000多家上市公司,而新三板僅擴容不到四年就發展到了11000多家掛牌公司,是主板市場的近4倍,這么大的掛牌數量如何去規劃管理,的確需要冷靜思考下一步該怎么辦。
【專家】
呼吁新三板交易制度創新
對于目前新三板遭遇的尷尬現象,也讓許多企業陷入了矛盾。深圳同創偉業創業資產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丁寶玉稱,盡管新三板目前有許多問題,但仍然是值得關注的市場,它至少為創投市場提供了非常好的機會。“現在的新三板正處于低谷時期,已經過去的這幾年,許多企業通過新三板完成了融資,也有很多機構發行了新三板基金,新三板為中國的創新創業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丁寶玉說,希望它經過這一輪低谷之后,通過主辦單位和政府對新三板市場的充分認同,拉開新三板下一輪繼續發展的序幕,繼續為中國創新創業的發展作出它應有的貢獻。
“新三板是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中重要的一環,目前還是處于良好的起步階段。隨著掛牌公司數量增加,市場規模迅速擴大,這對監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在市場發展的過程中,也反映出當前制度和規則尚需相應改進。”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巴曙松說。
達晨創投合伙人廖敏則認為,新三板制度性的缺陷嚴重打擊了投資人和新三板掛牌企業的積極性,這是制約新三板發展的重要問題。“希望新三板交易制度盡快改革,讓新三板獨立才能有未來,不能只做主板、創業板的蓄水池。”廖敏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