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鎮平縣棗園鎮域“八山線”上有條精品生態廊道,是附近有名的景觀線路。初春時節,明媚的陽光下,樹木青青,花草搖曳,廊道兩邊的垂柳趁著暖春,吐出嫩芽隨風吹拂,就像一幅栩栩如生的美麗春暖畫卷。行走在干凈整潔的柏油路上,觀望沿線的幾個村莊,滿目都是清爽舒適的感覺,處處是美麗宜居的圖景。這也是棗園鎮升級人居環境,打造人居環境2.0版,為全鎮推進鄉村振興擦亮的一片底色。
觀摩評比促改變
每周五,棗園鎮的幾個環境整治督查組會準時到所負責村莊進行評比觀摩,逐村逐項抽查環境衛生。垃圾是否實現分類?有沒有塑料袋散落?柴草堆放是不是整齊?……督查組成員們掏出考核表,從十幾個方面一項項打分。
“鎮上對生活垃圾和柴草亂堆亂放、殘垣斷壁、農戶門口的環境衛生都在評比督查范圍。每周評比先進村獎勵1000元,后進村要扣罰村干部的績效,我們村連著好幾次都是片區評比的第一名,村干部們現在的工作積極性高……”山南村支書梁興華說。上個月,山南村獲得了4000元的環境整治獎金,用于下一步的環境整改工作。充分調動保潔員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去引導、督促農戶參與環境衛生整治。
在陳崗村的后時營自然莊,一個有花園、荷塘、棧道、涼亭的游園已經建成。要不是把之前手機里的照片翻出來,大家都不敢相信,這里以前還是一片雜草叢生、雞鴨亂飛的荒地。據介紹,從人居環境整治開始,棗園鎮積極籌劃,多方運作,吸取資金,打造村級靚麗家園。
“里子”“面子”內外兼修
改廁,是人居環境整治的一項民生工程,既關乎“面子”又關乎“里子”。“現在農村的廁所經過改造,既干凈又衛生,和電視上演的一樣,沒啥味道。”負責全鎮廁改工作的楊朝峰說,現在各村基本上實現了廁改全覆蓋,村民們都用上了國家標準的衛生廁所,以“廁所革命”整村推進、村容村貌整治提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關建設。
據了解,棗園鎮已完成改廁897戶,水沖式廁所已經全面實施整改,計劃未來幾年實現全鎮改廁率100%,衛生廁所普及率100%的“雙百”目標。治廁、治水、治垃圾……棗園鎮決心用聯動方式徹底告別“臟亂差”,迎來“綠凈美”,實現宜居宜游。
圍繞“產業”做文章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既要橫向做整治,也要縱向做發展。更在于以美麗鄉村為基礎,促進“美麗經濟”,通過發展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收獲真金白銀。為此,棗園鎮推動“點、線、面”相結合,以當地村情村貌為依托,通過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圍繞壯大村集體經濟、振興村產業,重點打造“艾草小鎮”,圍繞先主山三國傳說,著力打造“先主山度假村”。圍繞鄉村特產,運用“黨建+互聯網”,重點“電商產業園”。
下一步,棗園鎮將重點圍繞協會建設、創新產品、骨干企業引進、產業延鏈擴鏈等方面,發展品牌旅游,完善產銷鏈條,優化產業結構,力爭在政府和企業的共同努力下,使棗園鎮的產業全面開花,環境優美宜居,讓當地老百姓得到真正實惠。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棗園鎮人居環境整治的2.0版本,讓鄉村凈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