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冬春攻堅行動自去年12月啟動以來,各縣市區迅速行動起來,日均出動黨員干部、保潔人員、志愿者、農民群眾約13萬人次,出動車輛3.2萬余臺次,不斷地掀起集中整治行動高潮。
(圖為南陽市河街口一角)
此次南陽市農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冬春攻堅行動,利用六個月時間,重點治理“六亂”(亂堆亂放、亂倒亂扔、亂搭亂建),開展“六清”(清垃圾、清污水、清塘溝、清違建、清雜物、清殘垣斷壁),并組織實施農村戶廁改造、千村萬塘綜合整治、畜禽養殖糞污整治、村莊道路硬化、村莊綠化、村莊亮化等“六大行動”,使全市農村盡快凈起來、綠起來、亮起來、美起來。
日前,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探訪南陽部分鄉村,隨著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工作的開展,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得到不斷的提高。
宛城區聚焦農村人居環境短板弱項
“現在社區街道干凈多了,生活環境好了,住在這里心情都好得多。”正在買菜的居民劉大媽說。
(圖為五里堡街道黃河社區垃圾分類箱分布有序)
2月22日上午,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在宛城區五里堡街道黃河社區采訪時看到,轄區內昔日臟亂差的長春路如今道路整潔,兩側違建商鋪已清理并美化,房前屋后無亂堆亂放現象,分類垃圾箱分布有序,就連路邊線桿上也繪上了精美的圖畫,居民無一不夸贊這里的居住環境干凈、整齊、氣氛溫馨。
內鄉縣把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抓手
2月22日下午,在內鄉縣趙店鄉紅堰村,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看到,該村環境整治成效明顯,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干凈的道路兩旁,一座座整潔的農家小院,墻壁上“美化人居環境,優化生存空間”、“美麗鄉村,共謀共建共治共享”等宣傳標語不時映入眼簾。籃球場邊的健身器材上,村民正在鍛煉身體,人群中不時傳來陣陣笑聲。
(圖為內鄉縣趙店鄉紅堰村干凈整潔的道路)
為提升成果,內鄉縣將人居環境整治作為鄉村振興的切入點和發力點,立足實際,建立長效機制,全面實現農村人居環境提升。
鄧州市全民參與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
“來,搭把手,咱們把這個大家伙挪走。”隨著大媽的一聲招呼,又一條居民小巷暢通無阻!這是鄧州市湍河街道近期各農村社區居民門前最常見的“風景”。
(圖為鄧州市湍河街道人居環境整治一角)
自開展整治農村人居環境工作以來,鄧州市出現了一大批志愿者、退伍軍人、離退休干部等自發參與該項工作,全市各級領導干部每天必到各分包區域帶領群眾參與該項工作。
據了解,鄧州市湍河街道目前使用“全科網格化管理”體系,所有中心工作均建立網格化管理體系,“街道領導班子分包社區,社區干部包組,組干部自然村、組的網格長包戶”,通過三級網格化管理體系,真正將各項中心工作化整為零,層層分解,形成了規范化、全局化、常態化的人居環境整治長效管理機制。
臥龍區王村鄉某村亂搭亂建成了人居環境整治的攔路虎
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治理“六亂”開展“六清”是重點。2月21日下午,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走進臥龍區王村鄉小樊崗村,亂搭亂建的現象依然存在,不少村民居住的院落連陽光都照射不進去。
(圖為俯瞰臥龍區王村鄉小樊崗村)
走訪得知,臥龍區王村鄉小樊崗村緊鄰南陽市龍升工業園、臥龍綜合保稅區,某大型企業的圍墻距村子只有幾百米遠。村民們認為征地拆遷近在眼前,想方設法地多建房、多占地。亂搭亂建的沖動,不僅沒有換來實惠,反而讓村莊更加不宜居。連接城鄉的南陽靈秀大道和龍升大道,到了小樊崗村旁邊,也無法取直對接。不具備居住條件的房子密密麻麻、村道狹窄曲折,亂搭亂建成為該村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的攔路虎。
就在記者采訪前的2月19日,臥龍區王村鄉曾組織對全鄉12個村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問題動態清零工作進行了逐村觀摩,并召開點評會議,頒發了“紅黑旗”。觀摩活動對全鄉鞏固第一階段“凈起來”的成果進行全方位驗收,力促人居環境集中整治問題早日“清零”。
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了解到,自開展人居環境整治攻堅行動以來,南陽市共清理農村垃圾堆、垃圾帶26230處,清理坑塘2561個,整治亂搭亂建3128處,清理殘垣斷壁5026處,整治“空心院”3025個,整治規范集鎮市場380個,整治廣告牌、廣告欄9658個。(編輯 吳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