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我從縣農村商業銀行貸了5萬元,買了7頭牛;幫扶我的干部又借錢給我買了羊和豬。到年底賣了牛羊豬,除了本錢還能落個幾萬塊,今年肯定能脫貧。”老楊很有信心。
老楊家6口人去年收入只有萬把塊錢,想搞養殖卻沒有本錢。今年春節剛過,盧氏縣開始建立信用評價體系,貧困戶如果被評為信用戶就能獲得扶貧貸款。老楊馬上向村金融扶貧服務部提交了信用評定申請和相關材料,經過評審,他家被評為A級信用戶,可以申請5萬元“兩免一補”國家扶貧小額信貸。
沒抵押沒擔保,僅靠個人信用就能貸款,這是老楊從未想到的。截至今年10月底,像楊瑞超一樣,憑借個人信用信息和信用等級,全縣有608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得到了國家扶貧小額信貸3.0724億元,而2016年只有1592戶貧困戶獲得扶貧小額信貸8818萬元。短短10個月時間,貧困戶戶貸率急劇提升,盧氏縣農村信用評價體系功不可沒。
信用評價變成“真金白銀”
建立農村信用評價體系,是為了破解銀行“貸款貸給誰”的困惑。
早在2014年,國家就出臺了扶貧小額貸款優惠政策,央行也推出了相關政策,但落地緩慢。“兩免一補”小額信貸扶貧政策的本質是信用貸款,目前農村信用體系建設普遍缺失。要使扶貧政策順暢落地,當務之急是建立農村信用評價體系。
今年3月,一場農戶信息采集大行動迅速在盧氏縣352個行政村展開。該縣按照“三好三強、三有三無”的定性標準和據此設定的144個定量指標,組織3000多人對全縣農戶挨家挨戶上門調查和信息采集,并通過扶貧、公安、法院、金融等部門,獲取了農戶的治安、借款、訴訟、房產、大型生產機具等10大類信息。
在這套信用評價體系中,“相對于農戶的房產、權屬等資產類指標,農戶誠實正直、吃苦耐勞等個人品質類指標更為重要。”人行三門峽市支行副行長徐慶煒說。“三好三強、三有三無”內容是,遵紀守法好、家庭和睦好、鄰里團結好,責任意識強、信用觀念強、履約保障強;有勞動能力、致富愿望、致富項目,無賭博吸毒現象、失信欠貸或者好吃懶做的行為。不符合者一律不予授信。
在此基礎上,盧氏縣按照以分定級、按級授信的原則,對信用戶進行信用等級的評定。每戶基礎分100分,實行加分、扣分和治安失信欠款一票否決制,共劃定為四個等級,分別可申請5萬元、10萬元、15萬元以及20萬元的純信用貸款。信用戶可向村金融服務部提交貸款申請,三級金融服務平臺把關后,協調銀行、擔保公司機構幾天時間就能放款。
與此同時,數據庫實行動態管理,農戶的重要財產信息隨時更新,部門提供的專項信息和信用等級一季度一更新,農戶基本信息每年更新一次,讓農村信用評價數據更加準確,金融機構貸款更有依據。
目前,盧氏縣信用評價體系擁有全縣8.7萬農戶和2009家中小企業的基本信息。其中,7.1萬農戶獲得授信。
“盧氏試驗”的突破效應
打贏脫貧攻堅戰,金融是不可缺少的重要支撐。農村信用評價體系的“盧氏試驗”,打破了金融扶貧政策落地的遲滯局面,帶來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果沒有信用評價體系,貸款投向貧困農戶,免抵押免擔保,敞口裸貸,風險難控,放貸風險高。”盧氏縣農村商業銀行行長謝川說。迫于風險防控和監管壓力,銀行不敢放手貸款給貧困農戶。
農村信用評價體系的建立,成為盧氏縣金融扶貧持續深入推進的基礎。
實際上,農村信用評價體系是盧氏縣創建金融扶貧試驗區探索建立的四大體系之一。今年2月,省長陳潤兒在調研時明確提出盧氏縣可先行先試,大膽創建河南金融扶貧試驗區,努力探索出可復制、可推廣的金融扶貧模式。
在盧氏金融扶貧模式中,信用評價、三級金融服務、風險防控分擔以及產業支撐四個體系共同發揮作用,打消了金融機構的顧慮。截至今年10月底,盧氏縣2017年新增投放貸款9.03億元,是去年全年的10.2倍。
信用評價體系讓廣大農戶第一次擁有了信用等級,獲得了身份認同。不少農戶為了取得信用等級,主動歸還積欠債務,積極化解鄰里糾紛,改變自身不良習氣,無形中促進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充分發揮政府有形之手的作用,是盧氏縣建立農村信用評價體系的又一大亮點。“盧氏縣農村信用評價體系建成的關鍵,在于政府主導,人民銀行推動、多方參與、信息共享。發揮各方資源優勢,形成乘數效應。”盧氏縣扶貧辦主任郭軍文說,建立覆蓋全縣全部農戶的信用評價體系,僅靠政府或者金融機構“單打獨斗”都無法完成。③4
專家點評
金融的本質是信用
□人民銀行鄭州中心支行金融研究處處長李天忠
金融的本質是信用,信用就是財富。農村地區特別是貧困地區一般受農戶居住分散、交通不便等影響,信用體系建設面臨很大的困難。盧氏縣委縣政府敢作為、敢擔當,主動對接金融機構,調動大量人力、物力,短時間內攻堅克難,建起了具有公共產品屬性的信用評價體系,補齊了長期困擾農村金融發展的短板,打通了農民利用金融資源發家致富的“金橋”。不到一年,盧氏扶貧小額信貸增長了10倍,充分說明了講信用的金融力量。同時,還促進了美麗鄉村建設。
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一些地方固步自封,沿用老思路,采取老辦法,企圖靠簡單粗暴的行政干預辦法來獲得金融資源,這恰恰破壞了金融生態,反而滋長了金融風險。盧氏的農村信用評價體系建設經驗告訴我們,要想用好金融、善用金融,必須要懂金融的本質。建設好信用評價體系,為金融業發展創造好的生態環境,尊重金融的客觀發展規律,金融必將與地方經濟發展形成良性互動、共同繁榮、可持續發展的大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