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內地小香港”之稱的信陽市平橋區明港鎮,有著得天獨厚的交通區位優勢。然而,最讓落地這里企業老板津津樂道的,并不是這里的機場、高鐵、高速等交通硬件。
那么,明港的優勢是什么?它靠什么摘得河南省“二星級產業集聚區”桂冠,躍居全省第39位?
明港營商環境,獲500強企業贊許
“我們企業的飛速發展,得益于明港良好的營商環境!”提到今年六七月份,引進的領先全國的生產線即將投產,河南聯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剛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河南聯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中國民營企業五百強”江蘇國強集團旗下子公司,2018年8月,通過招商引資落地明港鎮明港產業集聚區。公司生產的鍍鋅鋁鎂板、鍍鋅板、高鋅高強型鋼,鍍鋅鋁鎂管、鍍鋅管等主打產品,廣泛應用于建筑、運動器材、光伏發電、家具、汽車、高速護欄、畜牧業等項目領域,年產值近60億元。
“公司從落地到建成,相繼在用電、用氣等方面遇到問題,好在政府部門領導非常重視,積極協調解決了。”劉剛說,在公司50萬噸鋅鋁鎂新材料項目建設過程中,集聚區主要領導多次召開項目建設協調會,幫助企業解決了一個個難題。
比如,針對企業發展快、用電負荷不足問題,明港鎮協調信陽市供電公司,根據企業投產的節點,短期為聯強公司協調2萬千伏安負荷,近期新建一座110KVA變電站;針對工業用水短期水質差的問題,搶抓出山店“四水同治”機遇,爭取在明港留一輸水端口,徹底解決問題。
從公司落地到飛速發展,河南聯強實業發展有限公司見證了明港產業集聚區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和政府部門由“管理者”到“店小二”的角色轉換。
黨政一把手深入一線,破解企業發展堵點
對很多企業來說,最苦惱的就是應付各種檢查,而對企業發展中的需求,卻又視而不見。 針對此,明港鎮相關負責人想企業所想,要求相關部門堅持一個原則:無事不擾,有求必應。
為更好地服務企業,明港鎮專門抽調高水平機關干部25人,擔任服務企業首席服務官和聯絡員,平橋區委書記李靈敏、區長董立淳定期深入一線,現場辦公解決企業難題。明港鎮黨委書記黃明、鎮長王亞也經常深入企業了解情況,實實在在的幫助企業化解發展難題,全力破解企業發展堵點、痛點問題,激發企業內生動力。
“要服務好企業,信息要準、行動要快、工作要早、服務要實。”黃明說,依托明港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賦予的133項社會管理權限優勢,企業所需辦理的土地、規劃、建設等手續在明港鎮均可辦理,隨著企業申報,隨時開會辦理,可以做到材料即收即辦。為保證手續辦理效率,規委會和土地招拍掛等所需前置手續同時辦理,同步審批。
針對企業反映較多的融資問題,集聚區多次舉行銀企對接會、座談會,搭建銀企互動平臺。
2021年,鄭州銀行信陽支行給河南中聯貸款3000萬元,明港農村信用合作社為潤泰鋁業貸款500萬元;中國銀行明港分行、工商銀行明港分行為信鋼管業、港隆板業分別授信500萬元,解決了企業短期資金需求。
與此同時,集聚區還創新融資方式,通過引進廈門象嶼集團,開展資金托盤業務,為信鋼管業、港隆板業、寧晟實業、金澤制管等公司開展短期融資業務,有效化解了企業流動資金短缺難題,降低了企業融資成本。
“集聚”之勢強勁,擬新增11.6平方公里
有著“內地小香港”之稱的明港鎮,是中國唯一同時擁有機場、高鐵、高速公路出入口的建制鎮,這些都是商業發展的有利因素,但僅憑這些,還不足以讓企業安心扎根,也難以留住人才。
明港產業集聚區管委會書記余加友說,為留住企業人才,集聚區設身處地為企業員工著想,改善了周邊環境,將一處池塘改造為公園,配套建設了人才公寓、幼兒園、小學,解決了企業人才及其子女居住、上學等問題,讓他們真正扎根這里、沉下心來一心一意謀求企業發展。
良好的營商環境環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入駐,讓明港產業集聚區形成了真正的“集聚”之勢。目前,集聚區主要企業有信鋼公司、河南中聯、聯強實業、河南杭氧、信鋼管業、金澤制管、港隆板業、黃淮人防門等,現有“四上”企業71家(其中工業39家),2021年新增“四上”企業7家(其中工業6家)。
目前,在信鋼公司的龍頭帶動下,明港產業集聚區鋼鐵產業上下游、左右鏈加快集聚,全產業鏈優勢進一步凸顯,形成了較為完善的冶金和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已達到300多億規模。
2018年,明港產業集聚區首次晉級河南省“二星級產業集聚區”,2019年全省產業集聚區高質量發展排名第39位,位居信陽市第1位。為實現國家“雙碳”目標,助推產業集聚區長遠發展,集聚區總體發展規劃擬進行調整,依托明港機場,新增11.6平方公里發展新興產業,形成“一區兩園”協同發展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