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訪|孕婦、老人渴望坐著等公交
“實在站累了,只能蹲在地上,要是能坐著等車就好了。”市民孫女士今年61歲,退休后幫著子女帶孩子,每天去孫子所在的學校接孩子時,都要在公交車站旁站著等公交,“有時候要站著等一二十分鐘,腿都快站麻了。”她說,最近,鄭州街頭很多老式公交站點都換成了帶遮陽棚的公交站亭,等車的人不用再挨雨淋日曬了,“要是再添幾個便民座椅,就更方便了。”
渴盼公交站點增設便民座椅的,不只是老人,還有孕婦群體。近日,記者走訪發現,鄭州街頭一些背街小巷的公交站點仍是舊式的,有的只有一個孤零零的站牌,在未來路、經三路等道路兩側,公交站點雖然進行了升級改造,但也看不到有便民座椅。為了方便老年人和孕婦,緯一路經五路附近,曾有愛心人士拿出自家的凳子放在公交站點旁,自設愛心座椅。
其實,早在3年前,大河報就曾刊發報道呼吁給鄭州街頭的公交站點增設便民座椅,讓市民坐著等公交,不過,因為種種原因,此事進展不大。當時,相關部門給出的解釋是鄭州市內公交站點多、面廣,如果在所有普通公交站點都安裝候車座椅是有難度的,不僅耗資大,后期的保潔、維護及候車凳的損壞維修等問題也是需要考慮的。所以,公交部門只是承諾會通過加大公交發車密度來縮短乘客站著候車的時間。
讓人欣慰的是,從2015年秋季開始,鄭州市金水區、二七區等市政管理部門開始在街頭的十字路口和公交站點旁增設多功能的“環衛工具箱”,這種工具箱長約3米,高50厘米,既可以存放環衛工人的掃帚等工具,也可以供行人和等公交車的人坐在上面休息。但這種環衛工具箱的投放數量有限,在市內不少路段,很多人仍然只能站著等公交。
回應|三環內的公交站將設便民座椅
除了市政管理部門增設的多功能環衛工具箱外,鄭州公交部門有沒有在一些公交站點增設座椅呢?
近日,鄭州市公交總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在金水東路、商都路、中原路等一些公交站臺上,已經安裝了便民凳子,市內的BRT站臺內也大都安裝有便民座椅。一些舊式公交站臺未安裝凳子,是因為有的站臺設置在樹空之間,站臺長度、高度和寬度空間有限,為保障市民的乘車安全,有些地方不太方便設置便民凳子。
據了解,鄭州市已有政協委員就此問題撰寫提案,希望公交部門本著關愛老年人的目的,盡量增設便民座椅。鄭州市公交總公司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公司對此事非常重視,依據《鄭州市城市管理標準手冊》第九章城市交通中“場、站管理”的具體要求,正在著力推動“對市區三環內公交站牌、候車亭進行全面升級改造”,并將此事列入了市公交總公司2017年工作日程安排,以增強公交站臺的服務功能。
為方便市民乘車,該公司正有計劃地對農業路、花園路、紫荊山路、太康路、二七路、金水路-建設路等路段進行公交場站的升級改造,改造后的候車亭在設計上不僅包含了基礎的候車平臺、頂棚、站牌、區域地圖,還有一定數量的候車座位,可以提供當前時間、公交車實時位置、到站距離等公交車報站信息,集便民服務、候車、娛樂、安全等相關信息于一體,更舒適,也更人性化。
上述負責人稱,今明兩年內,計劃對全市三環內的公交站點進行統一升級改造,并逐步增設便民座椅,“只要有安裝條件的,都會裝上便民座椅。”具體計劃是今年內先改造新修道路兩側的公交站點,比如農業路、隴海路等都正在改造,明年將對背街小巷的公交站點進行升級改造。
建議|座椅設置后,衛生保潔應同步跟上
記者了解到,浙江、天津等省市有不少城市已在街頭公交車站安裝了便民座椅,這些座椅有的是與公交站牌連在一起的,有的是獨立設置在公交站亭內,不過,由于衛生保潔沒跟上,有些座椅臟兮兮的,無人愿意坐,讓一些公交車站的便民座椅成了擺設。
有市民建議,鄭州應提前考慮便民座椅的維護保養問題,在便民座椅設置后,公交部門和環衛部門應加強對座椅的清掃維護,讓這些民生設施發揮應有的作用,方便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