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畝田里養1000頭豬,豬糞無害化處理后就地消納,改良土壤環境,從而實現種養平衡、循環發展……近日,在農業農村部公布的2021年全國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案例名單中,寶豐縣暢通種養循環關鍵節點、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做法成功入選,成為我省兩例入選案例的其中之一。
“這種種養結合的生態循環發展模式,我們稱之為‘百畝千頭生態方’。” 寶豐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文勝偉介紹,這是河南康龍實業集團經過多年探索和反復試驗,創新研發的一種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即以100-200畝耕地為一個單元,建設一個占地約3畝、每批出欄1000頭生豬育肥生產線,豬糞經無害化處理后就地消納,每畝農田每年可減少化肥使用量80公斤;經過2-3年的土壤改良后,地力水平可提升1—2個等級,畝均增產糧食10—15%,可實現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的雙提升。目前,這種可復制、可推廣、可持續的種養結合循環發展模式,已在平頂山市推廣500余個。
其實,這只是寶豐縣錨定“兩個確保”,全面實施“十大戰略”,大力實施綠色低碳轉型戰略,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的一個縮影。該縣是農業大縣,一直以來,畜禽標準化養殖環境欠佳、秸稈資源化利用方式老舊、種養循環體系不完善等關鍵問題,成為制約農業綠色發展的“老大難”問題。
如何才能找到破解難題的“金鑰匙”?文勝偉介紹,除了“百畝千頭生態方”循環模式外,近年來,該縣按照“農牧結合、生態循環”的發展思路,不斷開展農業綠色發展技術應用試驗,創新推廣了種養結合就近利用、協議消納異地利用、合作帶動協同發展、“食用菌”全產業鏈循環發展等五種模式,建立起“政府+養殖主體+服務組織+種植主體”四位一體有機銜接的畜禽糞污還田利用綜合服務體系,全面提升該縣農業綠色發展水平。
隨著農業改革創新步伐的穩步推進,目前,寶豐縣種養循環覆蓋面積達到20萬畝,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3%以上,有機肥施用量畝均達15%以上,化肥用量畝均減少10%以上,年消耗農作物秸稈15萬噸以上,全縣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3.2%。因此,該縣也先后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首批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試點縣、全國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縣等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