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注射動員劑她握緊拳頭為自己加油
昨天傍晚6點半,鄭洋洋再次來到省腫瘤醫院,接受第8針動員劑注射,她笑容燦爛,握緊拳頭為自己加油。11月11日,鄭洋洋開始注射捐獻前的第一針動員劑,幾天來,每天早、晚各注射一針,截至昨日傍晚已累計注射8針,今日一大早注射最后一針動員劑后,就可以進行捐獻了。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表示,如果一切順利的話,鄭洋洋將成為我省第648例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也將成為我省首例稀有血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關于“熊貓血”造血干細胞的捐獻
鄭洋洋的愛心之舉引發多方關注、點贊的同時,也有不少人對“熊貓血”志愿者的捐獻提出了一些問題。對此,大河報記者采訪了中華骨髓庫專家委員會委員、定點HLA實驗室主任張伯偉,省腫瘤醫院副主任醫師周健等專業人士,請他們幫忙答疑解惑。
問題1:“熊貓血”志愿者為啥能跟普通血型的患者配型成功,并為對方捐獻?
解答:造血干細胞移植目前是治療白血病等血液病的有效手段之一,在移植過程中,HLA(人類白細胞抗原)是決定移植排斥反應高低的重要因素。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時,患者和捐獻者之間HLA相容程度越高,排斥反應的發生率就越低;反之,就越容易發生排斥反應。
專業人士表示,在中華骨髓庫,存儲有眾多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的HLA信息,患者通過中華骨髓庫尋找相合的配型時,需要先抽取靜脈血樣本,提取DNA,通過基因技術進行HLA分型檢測,從中華骨髓庫檢索配型相合的供者。
而血型是對血液分類的方法,通常是指紅細胞的分型,目前人類已經發現并為國際輸血協會承認的血型系統有30多種,有ABO血型系統、Rh血型系統、MNS血型系統、P血型系統,人們所熟知的是紅細胞ABO血型系統及Rh血型系統。
因此,患者和志愿者之間配型成功,是指患者和志愿者的HLA(人類白細胞抗原)配型相合,與當事人的血型關系不大。也就是說,普通血型的患者可以和“熊貓血”志愿者配型成功,“熊貓血”的患者也可以和普通血型的志愿者配型成功。只不過,“熊貓血”志愿者為普通血型的患者捐獻后,患者移植后可能需要輸入“熊貓血”,而稀有血型在我國人口中約占千分之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輸血的難度。
以鄭洋洋此次捐獻為例,經過高分辨檢測,血型為O型Rh陰性血的她與這位11歲患者的HLA配型相同,體檢也合格,完全符合捐獻條件。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與患者的主治醫生多次溝通后,主治醫生表示,鑒于患者病情危急,進行造血干細胞移植是目前挽救患者生命的最好辦法。
為使患者移植后的血液需求得到保障,省紅十字會工作人員又積極聯系河南稀有血型協會,該協會負責人表示,鄭州注冊Rh陰性血會員526名,只要患者需要,可以聯系到多名O型Rh陰性血會員隨時待命。移植后所需血源有保障后,患者于11月6日進入無菌倉,為輸入新的造血干細胞做準備。
問題2:普通血型的患者輸入“熊貓血”志愿者捐獻的“生命種子”后,是否會成為“熊貓血”?
解答:普通血型的患者植入“熊貓血”志愿者捐獻的造血干細胞后,經過一段時間,自身的血型也會轉變為“熊貓血”。
這是因為,“熊貓血”志愿者捐獻的造血干細胞被移植到患者體內后,好比在“經過徹底平整的土地上撒下新的種子”,經過一段時間后,患者的血液中逐漸產生的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也將和捐獻者一樣,隨著患者造血功能的慢慢恢復,其血型也會逐步轉變為和捐獻者相同的血型,以鄭洋洋此次捐獻為例,這位11歲男孩的血型也將由普通血型逐步轉變成O型Rh陰性,也會變成“熊貓血”。
當然,不只是普通血型的患者,在輸入“熊貓血”志愿者捐獻的“生命種子”后,會成為“熊貓血”,“熊貓血”患者在輸入普通血型的志愿者捐獻的“生命種子”后,也會變成普通血型。據媒體報道,2009年12月1日,血型為B型Rh陰性的“熊貓血”男子佘某,不幸患白血病后,幾經周折,通過中華骨髓庫找到了合適的配型,由于這位捐獻者是普通的B型Rh陽性,佘某在輸入對方捐獻的“生命種子”幾個月后,血型也從B型Rh陰性變為B型Rh陽性,不再是“熊貓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