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鈴鈴……”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清晨的寧靜,舞鋼市紅山街道王大苗村村支部書記吳國曉4月18日早上接到了本村在上海務工的樊某的電話,電話中他焦急地說:“吳書記,我們能不能回家呀,現在我們在上海也沒辦法工作,開銷又大,物資短缺吃飯都是問題呀。”
吳國曉接到電話說:“現在正是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咱們不能給政府添亂,能不返鄉還是盡量不要返鄉,有什么困難我想辦法給你們解決,你們都需要什么,我從家里給你們寄。”樊某說:“現在物流發不過來呀。”“那我給你們轉點錢吧,你們在那邊置辦點生活物資,有什么別的需要的話,你們隨時給我打電話。”吳國曉說道。
就這樣吳國曉安撫下本村11名在上海務工人員的情緒,耐心地給他們講解了疫情防控的政策,讓他們積極配合好當地的疫情防控措施,并且自掏腰包給他們轉了2200元錢,讓外出務工的鄉親在異鄉感受道來自家鄉的溫暖,解決他們生活上的難題。
作為王大苗村的“火車頭”、“排頭雁”,吳國曉帶領紅山街道曾經落后的樓子溝組和小溝組,率先發展鄉村旅游,趟出了一條以鄉村旅游產業助推鄉村振興的新路,帶領鄉親共同致富。疫情發生以來,面對防疫工作,他也是沖鋒在前,帶領王大苗村黨員干部筑牢疫情防控安全線。他既是村里黨員干部的主心骨,更是熱心幫助群眾的“暖心書記”。
對于疫情,吳國曉有著自己的認識,“對于轄區居民的摸排,不但要拿出‘逐地逐戶逐人’的精神,不留死角不漏一戶,還要搶抓關鍵期,與時間賽跑,盡早展開行動。同時對待返鄉的群眾,不但耐心勸導盡量留在居住地,還要解釋好政策。對待隔離群眾,不但要落實好管控措施,還要多去幫他們解決問題,滿足他們的日常生活需求。”
在疫情防控中,以群眾的根本利益為重點,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群眾有需求伸手、群眾有困難幫忙,時刻予群眾關心,處處予群眾暖心,正是吳國曉的這種“溫情”式工作法,贏得了群眾的一致好評,被群眾親切地稱為“暖心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