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交流學校課后服務經驗,展示學校素質教育成果,確保“雙減”治理工作持續高效進行,日前,南陽市新野縣教體局在該縣施庵鎮開展學校社團建設現場觀摩活動。新野縣教體局相關領導和施庵鎮中心學校領導參加觀摩活動。
觀摩活動在施庵鎮第一中心小學、曾營小學、賀崗小學、詹崗小學、興隆觀小學、第二中心小學六所學校進行。觀摩組采取聽取匯報、查看資料、實地觀看活動、座談交流的形式進行。在每一個活動現場,觀摩組在聽取社團負責人詳細的工作匯報后,認真查看學校各類社團、興趣小組活動的相關材料,現場觀摩各學校社團的精彩演出,并及時召開座談交流會。
觀摩組對施庵鎮中心學校積極落實“雙減”政策,以學校“課時服務”為切入點,以學生興趣小組和社團組織為載體,積極落實國家“雙減”政策,大力發展學校社團建設的做法贊不絕口。
新野縣教體局基教科科長史相國說,施庵鎮嚴格按照上級安排部署,積極開展課后延時服務,通過課業輔導、興趣小組、社團活動等形式,既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又培養了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升,不但有效緩解了社會教育焦慮,也為全縣探索“雙減”治理、提升課后服務質量提供了參考和依據。
據悉,自“雙減”工作開展以來,新野縣教體局精準施政策,持續發力,堅持校外治理校內提質兩手一起抓。在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中,新野縣教體局堅持依法治理原則,依據上級文件精神,制定了《新野縣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工作制度》,規范了治理過程中的行為標準和學科類培訓機構確定標準,明確界限,確保治理工作的規范性和嚴肅性。摸清縣域校外培訓機構狀況,做到培訓機構底數、資質和辦學行為“三清”,實施分類登記,做到有效監管。在治理工作中,新野縣教體局強化責任意識,真正落實各級“一把手”的第一責任人意識,壓實相關部門和責任人的責任。構建街道、社區、網格員三級網格化動態排查機制,建立“網格化”治理體系,迅速全面開展拉網式排查檢查,對以咨詢、文化傳播、“家政服務”、“一對一”、“一對多”等隱形變異培訓和無證無照的校外培訓機構進行徹底整治。對在職教師參與校外培訓機構補課、舉辦輔導班等行為發現一起處理一起,絕不姑息遷就。
在嚴格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的同時,新野縣教體局以辦人民滿意的教育為引領,深化服務意識,實現課內提質課外增效。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素質主戰場作用,把每一節課打造為精品課,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收獲,優等生吃得飽,中等生吃得好,后進生學得好,每一節課優質高效;建立作業管理機制,優化作業管理結構,控制作業總量。積極倡導“一校一案”管理模式,倡導“教導處審批總量,年級組控制質量,任課教師精細安排”的作業布置流程,堅持每天作業布置公示制度;嚴格限定學生校外作業時間,限定學校校外不得布置機械重復抄寫作業,要安排適宜的實踐性、體驗性作業。要求各學校提升課后服務質量,滿足學生多層次、個性化的需求,立足于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要求,開設多樣化、符合校情生情的課后服務項目,特別是各種社團、興趣小組的建設,確保了課后服務工作讓學生滿意、家長滿意、社會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