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端新聞·河南商報記者 肖風偉 通訊員 祝鶴 楊軍
夏日長,麥收忙。5月27日上午,在信陽市羅山縣東鋪鎮孫店村金色的麥田里,5臺聯合收割機“下鐮”大比武,同臺競技,農戶“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辛苦,正逐漸為機械化作業的便捷所替代,信陽市農機中心副主任朱明月,農機推廣站李慶周站長一行到場指導。
夏日長,麥收忙。5月27日上午,在信陽市羅山縣東鋪鎮孫店村金色的麥田里,5臺聯合收割機“下鐮”大比武,同臺競技,農戶“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的辛苦,正逐漸為機械化作業的便捷所替代,信陽市農機中心副主任朱明月,農機推廣站李慶周站長一行到場指導。
近期,羅山縣農機中心集中力量,采取多種措施為“三夏”小麥機收減損農機大比武做好充足準備。組織農機技術人員深入農機合作社、農機戶家中做好農機檢修、保養和調試工作,印發“農機先行糧食減損”手冊2000余份,確保農機以良好狀態投入生產;通過以會代訓、現場觀摩等形式加大農機手培訓力度,強化農機生產安全,優化農機作業方式,提高作業質量。
機收減損大比武正式開始,5名參賽機手駕駛同一型號的沃得聯合收割機,在規定區域內進行收割作業,作業區小麥長勢、成熟度基本一致。評判組根據機手的現場作業情況,對機手的作業安全意識、操作熟練程度、作業效率、作業質量情況進行打分。
參加大比武活動的機手都能熟練駕駛,嫻熟作業,一臺臺收割機開足馬力,在田間地頭來回穿梭,收割、脫粒、裝車,一氣呵成,田間洋溢著豐收喜悅。
市、縣農機專家組人員現場仔細測量每畝損失率,實際測量范圍內比國家標準低1個點,信陽市農機推廣站李慶周站長點頭稱贊。按畝產800斤計算,可增收8至10斤,若全縣平均損失率控制在1.2%,羅山現有小麥42.6萬畝,減控效果控制好的情況下,每年可減損3.36萬斤糧食。
通過大比武活動,機手不斷提升操作技能,減少田間地頭收獲損耗,牢固樹立“減損就是增產”的意識,為夯實全年糧食增產基礎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