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記者體驗人臉識別系統 |
![]() |
通過人臉識別系統可在手機上找到和自己長相相似的人 |
河南商報記者 吳軍/文 張郁/圖
你還在言談必稱“互聯網+”嗎?不好意思,現在已進入人工智能時代!11月8日起,在鄭州機場登機,請先把臉伸過來,因為,人臉識別時代來了。
業內人士透露,目前人臉識別已應用到生活的各個方面:除了機場安檢,在網吧上網、電影院看電影都可應用人臉識別。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人臉識別行業市場規模已超過20億元,預計未來5年人臉識別市場規模將保持年均25%的增長速度,2022年將達65億元以上。
【現象】
過安檢、上網、住旅店
都可“刷臉”
近日,河南商報記者走訪鄭州市高新區一家企業時,被該企業特別的歡迎儀式給“震”了。一進公司,首先映入記者眼簾的是屏幕上自己的身影。然后,屏幕上又出現了記者的照片、名字。工作人員稱,這是人臉識別系統。
其實,今年9月,日照市嵐山城區范圍的全部網吧和部分旅館,就開始啟用人臉識別系統。11月6日,上海首家無人超市開業,刷臉即可進店購買、支付。11月8日,鄭州機場安檢開始啟用人臉識別技術。人臉識別正讓我們的生活走向科技化、智能化、精準化。
【業內】
人臉識別應用
即將進入“井噴期”
人臉識別帶來了哪些便利?
鄭州機場的工作人員稱,以前安檢員需要通過肉眼對旅客的頭像和身份證進行比對,但有時身份證上的照片和本人有一定誤差,發生過糾紛和扯皮現象。人臉識別技術可進一步減少驗證差錯率,提高安檢驗證速度。
啟用人臉識別系統后,進網吧的人除了刷身份證,還要通過人臉識別系統進行比對,若比對顯示不符,將自行拒絕訪問;如身份證持有者不滿18歲,系統將報警提示并拒絕其進入網吧。
人臉識別還可以避免住宿時忘帶身份證而帶來的尷尬。據媒體報道,今年9月,日照市嵐山區人臉識別系統安裝好的當天晚上,當地一酒店就接待了一對忘帶身份證的夫妻,但酒店通過刷臉獲得了他們的身份信息,該夫妻成功入住酒店。
中軟高科聯合創始人、CEO李永杰稱,人口普查、高校快遞配送、手機銀行等業務也開始啟用人臉識別系統。
前瞻數據庫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人臉識別行業直接市場規模已超過20億元,預計未來5年人臉識別直接市場規模將保持年均25%的增長速度,2022年將達65億元以上。人臉識別應用即將進入“井噴期”。
【說法】
人臉識別沒那么玄乎
也沒那么恐怖
10月24日,2017年國際安全極客大賽上,黑客們現場上演“諜中諜”。一個女黑客在2分30秒內,成功把評委的臉換成了自己的臉進入了門禁系統;另一個黑客在10秒內用一張打印的照片解鎖了一部手機……這讓人們對該技術的安全性產生懷疑。
李永杰稱,中國的人臉識別比對自2008年在北京舉行奧運會時開始,每年精確度都有所提高。在1億人的圖片庫和1萬人的圖片庫中比對,精確度是不一樣的,一般來說,通常人證核驗中閾值超過0.8即認定為本人。
李永杰稱,人臉識別其實沒那么玄乎,它就是一種技術,就是一個大數據組成的識別系統,同時,也沒那么恐怖。因為,單一的認證很容易破解,但人臉識別則是多維度的。比如,真正的活體檢測和照片相比,還有唇語、微表情、膚質,如皮膚的光澤、溫度、臉部光線、質感等比對值,只有從多維度證明你是你,系統才會通過。
【切入】
人工智能在智能家居市場
率先從智能鎖切入
目前國內進軍人臉識別技術的企業有多少呢?
李永杰稱,并不多,只有幾十家,且絕大多數集中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至于河南,目前中軟高科是河南本土唯一的人工智能企業,其研發的“多功能智能高拍儀”1月份在2017中國國際金融展上捧回了“金鼎獎”。據了解,這是唯一獲此殊榮的人臉識別產品。
2016年以來,以人臉識別為代表的人工智能行業受到了國家發改委、公安部、科技部等關注,國家鼓勵將人臉識別技術進一步運用到司法、金融領域。
全國安防行業業內口口相傳的“幫主”、在河南科技市場做了10年安防生意的王樹君稱,如果說2016年是人工智能市場化萌芽期的話,2017年則是人臉識別在安防行業的元年,市場剛打開。
人臉識別何時會普及?
中國物聯網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柏斯維稱,2至3年內,估計人臉識別會在公共區域普及。目前在民用市場,智能鎖已漸入人心。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全國已經賣了350萬套智能鎖,前幾年數量加一起也沒今年賣得多。”李永杰的這個說法,得到了王樹君的印證。
【市場】
人工智能市場
目前開發不足10%
李永杰說,人工智能的市場規模可達萬億級,目前已開發市場還不足10%。很多技術還在研試中,等技術達到一定程度,市場就會發生裂變,發展迅猛。
就拿中軟高科來說,2012年開始啟動人臉識別產品開發,今年10月底,該公司開發的人工智能模組銷量已是去年的5倍,可謂大爆發。
“人工智能未來的市場不可限量。”李永杰說,在今年8月份召開的一個全國性金融會議上,他發現,往年三分之二的參展商是現金處理類企業,而今年類似企業幾乎消失,最受歡迎的則是與人工智能有關的企業。
當前各行各業都在提質增效,傳統行業只要注入人工智能元素,其附加值即可提高10至15倍。這塊肥肉,覬覦者怎會少?
李永杰稱,中軟高科的產品90%銷往全國各地,其中有四分之一賣到了新疆。雖然是河南本土企業,但中軟高科的產品在河南的銷量尚不足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