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一樣的青春,火一樣的熱情。在軍營中,他刻苦訓練、成績優秀,被評為“優秀士兵”、“優秀學兵”,被當做訓練的標桿;退伍后,他心中有責,奉獻愛心。他發揮專長,關注留守兒童,用真功真招,為1.2萬名學生進行軍事化管理。他吸納100多名優秀退役軍人組建進駐學校“教官”團,成為3000余名學生的“貼心教官”,同時為退役軍人和家屬提供了“暖心崗位”。
梁禮偉,現年24歲,南陽市新野縣上莊鄉鄧莊村人,2015年8月份,在退伍老兵父親的影響下,懷著家國情懷,入伍參軍,在駐馬店確山縣某部服役。新兵訓練三個月后抽調到軍司訓大隊學習駕駛技術,2017年退伍返鄉。
回到家鄉后,他充分發揮自己在部隊訓練標兵的優勢,參加確山、方城、信陽、新野等地學校學生的軍事化訓練,用扎實的基本功和標準的動作,為學生們進行訓練。通過培訓,他發現學生們發生很多變化:學習目標更加明確,學習意志更加堅定,自身行為更加獨立。他同時看到,作為兵源大縣的新野,每年都有200多名退伍兵,需要新的就業崗位。萌發了吸納退役軍人組建專業教育培訓機構,為留守學生進行軍事化培訓和軍事化管理的念頭。
“行成于思毀于隨,咬定目標砥礪行”。在新野縣鄉退役軍人事務部門的支持下,他于2019年7月10日,在新野縣城注冊了“新野縣博達教育咨詢有限公司”,開始了人生中重要的探索。他對全縣一部分重點學校進行走訪,找到學校負責人,介紹學生參加軍訓的作用,講解派駐學校教官對于減少教師負擔,加強學生安全的作用,用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成功的案例去讓學校領導和老師去認識接受。精誠所至,金石為開。近年來,他組織退役軍人120余名先后在歪子鎮、王集鎮、漢華辦事處、縣第二高中、縣第三高中、上莊鄉、施庵鎮、樊集鄉的學校,為學生們進行軍事化培訓。整齊規范的動作,響徹校園的口號,讓學生們變得生龍活虎,讓學校變的生機勃勃。教師和家長們反映,孩子們參加軍訓后,學習和做事變得有條不紊,告別了拖拖拉拉。
隨著軍訓的推進,更多學校和師生家長認識到學生軍訓帶來的益處,梁禮偉根據學校特點開始推行向學校派駐教官的模式。他主動迎合教育部門“雙減”工作的需要,根據學校規范化管理的需要,吸納30多名退役軍人和家屬組成“派駐學校教官”,根據學校學生數量,派駐教官數量。派駐教官負責學校作息紀律的執行、校園周邊秩序維護、重大活動秩序維護、科學有序用餐、學生安全保護、學校安全隱患的排查和消除,讓老師們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去。在前一段下暴雨時段,派駐教官們頂風冒雨,手持電筒,查看學校房舍是否漏雨,是否有安全隱患,及時向學校值班領導匯報,用心傾情為學生構建安全防護網。目前,已經向5所學校派駐教官30名,管理學生3000余名。他們吃住在學校,全天候呵護著學校的安全。師生們因為身邊有了“兵”教官,更增加了安全感。
作為一名退役軍人,他牢記宗旨,一心向黨,不忘初心。2019年底,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漢暴發。上莊鄉在地處新野大道沿線的鄧莊村設置疫情防控卡點。梁理偉與父親防疫上陣“父子兵”,他不顧天寒地凍,主動參與疫情卡口的值班,對過往人員進行登記,測體溫,深入到農戶家中疫情防控宣傳頁,教育引導鄉親們相信黨的領導和科學防控,不信謠,不造謠。疫情防控期間,他主動為當地群眾排憂解難,深入到田間地頭,將當地群眾的土豆、白菜、大蔥裝運到特殊渠道的貨車上,往南陽及周邊地方銷售各類蔬菜5萬多公斤,解決了疫情防控期間賣菜難的問題。他關注社會弱勢群體,積極奉獻愛心,對家庭貧困的學生捐款捐物,救助幫助特殊群體3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