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商報記者 郭旭陽 通訊員 朱韶瑞)
冬季來臨,一邊是嚴峻的大氣污染防治形勢,一邊是城鎮、農村居民的冬季用電、取暖問題,這使得國網新密市供電公司肩上的擔子重了起來。按照統一部署,新密市被納入了國家北方地區冬季清潔取暖規劃首批實施范圍,“煤改電”項目時間緊、任務重,關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該公司多個工程隊夜以繼日,用近乎完美的表現打贏了這場關乎民生與環保的“攻堅戰”。
【素質】不會做飯的司機 不是好電工
在新密市創明電力工程有限公司工程二隊隊長徐振偉看來,隊員們不僅個個是業務能手,而且是哪里需要哪里搬的“全能磚”。
因為工期緊,工程二隊每名隊員都承擔了不止一項工作。除了工程本身要承擔的工作外,隊員們還分別是司機、修車工、廚師……而這種分工,不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讓整個團隊的關系更加密切。
新密很多農村地區地勢起伏不平,很多時候工程車輛到不了施工現場,徐振偉說,這個時候隊員們還要變身修路工,開出一條道路讓工作進行下去。
工程隊的工作不僅是技術活,還是體力活,半天工作讓每個隊員都筋疲力盡,回到位于楊樹崗村委會的項目部,隊員們來不及擦洗,直接或蹲在地上,或坐在車上就開始吃飯,一名坐在輪胎上吃飯的隊員告訴河南商報記者:“中午這會兒能曬會兒太陽,這一天都美了。”
【付出】天天“倒時差” 活也要繼續干
在新密市創明電力工程有限公司工程隊中,有個說法叫“零點施工”,就是說將施工時段放在凌晨1點至5點,“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因為斷電給企業和居民帶來的不便。”零點施工的隊伍下工后,接替的隊伍會在天不亮就過來接著施工。徐振偉開玩笑說:“我們的隊員也是在天天‘倒時差’呢。”
已經54歲的劉振霞是一名普通電工,黝黑的臉上眼袋特別重,明年10月他就要退休了,卻仍然和年輕力壯的小伙子們并肩戰斗在一線。平時,劉振霞半個月才能回一次家,老婆總埋怨道:“看看你都瘦成啥了?剛買的新鞋咋又爛了?”劉振霞心里清楚,老婆雖然抱怨,卻很支持他的工作。
在馬武寨村,河南商報記者看到已經按標準要求改造好的線路,徐振偉介紹說,因為地勢原因,這些重達2噸、高15米的電線桿很多時候都要隊員們用肩扛到半山腰,但是改造好后,居民用電更穩定也更安全,“咱也能為環保出份力。”
新密市創明公司黨支部書記楚建州常年在施工一線忙碌,他說:“我們的工作就是做好服務,為居民服務,為環境服務,為社會發展服務,都是為人民服務。”
